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语文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8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8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p><ul><li>A:惝恍迷离;胜券在握;煞费心机;如法泡制</li><li>B:狡诈诡谲;腮凝新荔;功亏一匮;童山濯濯</li><li>C:积毁销骨;云蒸霞蔚;潸然泪下;优柔寡断</li><li>D:渎于职守;自渐形秽;杳无音信;寒喧客套</li></ul><p>答 案:C</p><p>解 析:A项“如法泡制”的正确的写法是“如法炮制”;B项“功亏一匮”的正确写法是“功亏一篑”;D项“自渐形秽”的正确写法是“自惭形秽”,“寒喧客套”的正确写法是“寒暄客套”。</p><p>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p><ul><li>A:<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266ac50cc62bf5.png' /></li><li>B:<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266ac50d1481b9.png' /></li><li>C:<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266ac50d767d40.png' /></li><li>D:<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266ac50dc5fa6f.png' /></li></ul><p>答 案:C</p><p>3、对“人造金属”导电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人造金属”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li><li>B:“人造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比金属在常温下的导电率高。</li><li>C:温度越高,有时导电性越强。</li><li>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温度略比常温高。</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这首词写景叙事层次分明,而且善于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人物、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回答以下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说“千古风流人物”被“浪淘尽”,是基于一种什么联想? <br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是一种什么语气?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br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p><p>答 案:1.作者将历史也想象成一条长河,用东去的长江水来计量时间,把人事变迁与水的流逝联系起来,在叙事上,完成了由现实景物到历史人物的转变。 2.“人道是”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语气,表明了作者不太深究历史的真实,借事兴感的情怀。 3.“乱石穿空”是从形的方面写景;“惊涛拍岸”是从声的方面写景;“卷起千堆雪”,是从形色两方面写景。</p><p>2、光武帝寻访严光的原因有哪些?</p><p>答 案: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光武帝寻访严光的原因有: (1)严光少有高名。(2)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帝对他十分了解.</p><p>3、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p><p>答 案: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有二:其一,词约义丰,高度概括。开头写景只有14个字,却包含了由“风”、“天”、“猿”、“渚”、“沙”、“鸟”等6种事物构成的悲秋图。五、六句抒情含蕴深远。其二,这首诗的对仗极工,一般律诗都是中间两联相对,而这首诗却八句皆对,并达到了句句工稳,字字妥帖的绝妙程度。无怪前人评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br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br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br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p><p>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