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英语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7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7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宜阳必拔也拔:攻克</li><li>B:临山而救之临:面临</li><li>C:则削迹于秦削迹:革除官职</li><li>D:不如背秦援宜阳背:背弃</li></ul><p>答 案:B</p><p>2、依次填入句中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br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p><ul><li>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li><li>B:风采;风物;风俗;格调</li><li>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li><li>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li></ul><p>答 案:C</p><p>解 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来做。“风格”“风俗”“风光”“风采”“风物”“风土”“风情”“风貌”“风景”都只是一宇之差,但意义都大不相同。“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风俗”表特定区城、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光”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风采”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风土”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风情”指风土人情。“风貌”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风景"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格调”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调”指情趣格调。所以应选C项。</p><p>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p><ul><li>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li><li>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li><li>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li><li>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li></ul><p>答 案:D</p><p>解 析:“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成固执或蛮横,此句应为“不可理解”。</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第一段括号中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p><p>答 案:(1)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2)伟人是丰富的单纯,庸人是贫乏的复杂。</p><p>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u>风流</u>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u>巷陌</u>
<u>金戈铁马</u>
<u>元嘉</u>草草
<u>烽火</u>扬州路</p><p>答 案:1.风流:这里指英雄业绩与繁华景象。 2.巷陌:街道。 <br />3.金戈铁马: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br />4.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br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这里指金兵南下的战火。</p><p>3、孔子的话表明了他对晏子“事三君”有怎样的看法?
</p><p>答 案:孔子让弟子记住这些话,晏子是用一种忠心来服侍百个君主。表明了他对晏子“事三君”的赞同。</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br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br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br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br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br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br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2、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br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p><p>答 案:略</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p><p>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