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26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人生发展阶段的“黄金时期”是指()岁。</p><ul><li>A:18~30</li><li>B:18~35</li><li>C:22~35</li><li>D:25~35</li></ul><p>答 案:C</p><p>解 析:22岁左右,人的生理发展完全成熟,这种状态一般持续到35岁左右。因此,22~35岁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发展上的“黄金时期”。</p><p>2、易使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p><ul><li>A:专制型</li><li>B:娇纵型</li><li>C:放任型</li><li>D:冲突型</li></ul><p>答 案:A</p><p>解 析: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模式易使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p><p>3、某社区正在开展一个精准扶贫项目,需要对社区贫困家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最适宜采用的问卷填答方式是()。
</p><ul><li>A:调查者当面询问被调查者</li><li>B:让被调查者自行填答</li><li>C:调查者电话询问被调查者</li><li>D:让被调查者集中填答</li></ul><p>答 案:A</p><p>解 析:自填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被调查者填写答案。其问题和答案应用词精准和通俗,题型不能过于复杂,题量适度,版面设计利于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 访问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其回答,适合于被调查者文化水平不高、调查问题较复杂的情况,但不太合适了解敏感问题。根据题干针对的是“老年人”故答案应选A。
</p><p>4、由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减少,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陷入财政危机。机构理事会决定扩大个人捐赠,与具有公募资格的筹款平台合作,发起“让爱传递”劝募活动,招募“爱心大使”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发起“一起捐”。从个人捐款动机分析,该劝募活动主要利用的是()
</p><ul><li>A:市场营销</li><li>B:自我利益</li><li>C:外界影响</li><li>D:个人需要</li></ul><p>答 案:C</p><p>解 析:AB属于企业捐款动机;个人捐款的动机可以分为3种:一是个人需要。部分捐款人认为捐款可以满足自尊的需要,通过捐款施惠于人有快乐的感觉,并可以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部分捐款人认为捐款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有利于建立社会形象。还有部分人捐款已成为习惯。二是外界影响。有些捐款者是受亲戚、朋友、同事的影响而捐款。根据题干描述“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发起一起捐。”故选C。三是利他动机。部分捐款人完全以利他为中心,愿意雪中送炭帮助他人。部分捐款人认为大家应该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帮助他人。还有部分捐款人重视宗教理念,认为捐款是一种道德责任。</p><p>5、在一次家庭育儿经验的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有以下对话:组员甲:“双十一,我囤了些果泥”组员乙:“活动力度大吗?我买了2箱奶粉”组员丙:“我也买了奶粉,比平时优惠了不少。”随后,其他组员也纷纷推荐起自己购买的母婴产品,面对这种情况,<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正确的做法是()
</p><ul><li>A:及时小结</li><li>B:自我表露</li><li>C:及时限制</li><li>D:帮助梳理</li></ul><p>答 案:C</p><p>解 析:当一些小组组员垄断小组讨论时,或当组员的发言太抽象时,或当小组讨论脱离主题范围时,社会工作者要采取限制的手段来处理小组或小组组员的行为。这里的限制手段包括社会工作者用"是不是"的言辞问询其他善于发言的组员或者其他未发言的组员;及时切断话题,给予适时的打岔;也可以限定发言时间,或者调整发言的次序。</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认为事物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可重复的规律</li><li>B:认为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的</li><li>C:社会研究旨在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是什么</li><li>D:认为自然科学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li><li>E:认为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的</li></ul><p>答 案:ABDE</p><p>解 析: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社会研究旨在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是什么。C选项不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其四个基本观点。</p><p>2、访问问卷适用的情境是( )。</p><ul><li>A:被调查者文化水平较高</li><li>B:调查问题较复杂</li><li>C:被调查者文化水平较低</li><li>D:调查问题较简单</li><li>E:不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li></ul><p>答 案:BC</p><p>解 析:当被调查者文化水平较差或调查问题较复杂时,使用访问问卷特别合适。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访问问卷适用的情境,根据访问问卷的特点来理解其适用的情境。</p><p>3、三个月前,社会工作者小刘推荐服务对象阿强参加了技能培训课程。最近,小刘发现阿强经常迟到、旷课,精神萎靡不振。在小刘一再追问下,阿强承认一个月前开始吸毒,但表示已开始努力改正,希望小刘不要告诉其母亲,也不要向公安机关报告。下列小刘的做法中,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有()。
</p><ul><li>A:阿强已经知道错了,也表示要努力悔改,小刘不再告知任何第三方</li><li>B:阿强已经在努力悔改中,小刘应答应替他保密并负责监督他的行为</li><li>C:与阿强一起分析吸毒的危害,但对于是否向公安机关报告不做承诺</li><li>D:向阿强说明家人可以督促其改正,是否告知家人由阿强自己来决定</li><li>E:报告公安机关前,告知阿强有限度公开其信息的必要性及保密措施</li></ul><p>答 案:CDE</p><p>解 析: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p><p>4、社会工作者小孔负责动员居民参加社区即将举办的“邻里节”活动,她在居民下班回家的时间段,在小区大门口向路过的居民介绍“邻里节”的活动内容。有一位居民刚听小孔开了个头,就打断小孔的介绍,表示自己着急赶回家做饭。面对这种状况,小孔可以做的有()。
</p><ul><li>A:向居民致歉耽误了他的时间</li><li>B:将活动的宣传单留给居民</li><li>C:劝居民扫码加入活动微信群</li><li>D:请居民再给她一分钟解释</li><li>E:等居民有时间时再向他介绍</li></ul><p>答 案:ABE</p><p>解 析:题干描述,有一位居民刚听小孔开了个头,就打断小孔的介绍,表示自己着急赶回家做饭。A项是可行的,B将宣传单留给居民让他回家再了解活动也是可行的;或者是表示下次有时间再向您详细介绍E都是可行的。</p><p>5、为了提高问卷回答的完整度,下列应排在后面的有( )。</p><ul><li>A:被访者感兴趣的问题</li><li>B:被访者熟悉的问题</li><li>C:关于背景的问题</li><li>D:关于行为的问题</li><li>E:关于敏感的问题</li></ul><p>答 案:CDE</p><p>解 析:CD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