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安慰、揉腿、喂饭、伸手去接呕(ǒu)吐物……这些举动,常常发生在航班上”括号里的注音是正确的。()
</p><p>答 案:对</p><p>解 析:呕(ǒu)吐物</p><p>2、《曹刿论战》出自《战国策》。()
</p><p>答 案:错</p><p>解 析:《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li><li>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li><li>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li><li>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li></ul><p>答 案:D</p><p>解 析:A句中选择关系的问句,句中的问号改为逗号B句中歌曲名字用书名号C中说话者在中间时,说话者后用逗号</p><p>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赠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致辞。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赠序。</li><li>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作品通过于勒被哥嫂嫌弃的悲惨故事,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li><li>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北宋郭茂倩将其编入《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li><li>D:《回延安》是一篇采用对话体形式写成的澎湃诗篇,诗人臧克家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li></ul><p>答 案:D</p><p>解 析:D有误,《回延安》是一篇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澎湃诗篇,作者是贺敬之,不是臧克家;故选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正确的有()
</p><ul><li>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li><li>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li><li>C:如蒙录用,请赐回信(求职信)</li><li>D: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慰问(慰问信)</li></ul><p>答 案:BCD</p><p>解 析: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请转性请示)A选项错误,BCD正确定。</p><p>2、为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br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p><ul><li>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li><li>B:指人类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发现和描述的许多不同的世界</li><li>C:指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li><li>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li><li>E: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li><li>F: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li></ul><p>答 案:ADE</p><p>解 析:根据前文“发现并描述”可知,“不同的世界”是“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根据“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可知“新的世界”是“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可能的世界”是“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文章中第②③④段中“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精神上的残废:()<br />(2)精神上的中毒:()<br />(3)精神上的短视:()</p><p>答 案:(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p><p>2、翻译下列句子。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p><p>答 案: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 ________。
</p><p>答 案:【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2、区别下列各句中的“何”,解释其义。<br />①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__<br />②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br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__<br />④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p><p>答 案:①哪里②什么③怎么④怎么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