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p><ul><li>A:实现收入的再分配</li><li>B: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li><li>C:解决社会问题</li><li>D: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li></ul><p>答 案:D</p><p>解 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大部分的需要,但市场所提供的商品和商业化的服务在满足人们需要方面总是不完善的,有相当一部分还需要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满足。因此,政府应该确立以需要为导向的社会政策目标,在制定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社会成员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社会福利的水平、结构和具体的项目。</p><p>2、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中的“恪守公私分明”的内容体现了( )。</p><ul><li>A:<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与服务对象的关系</li><li>B: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li><li>C:社会工作者与自己所处的工作机构的关系</li><li>D: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li></ul><p>答 案:C</p><p>解 析:恪守公私界限,做到公私分明,体现了社会工作者与自己所处的工作机构的关系。</p><p>3、小林上中学后,学习一直跟不上。为了帮助小林,社会工作者小李专门找到小林的班主任,商量提高小林学习能力的方法。小李的做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技巧。</p><ul><li>A:现实状况反思</li><li>B:人格发展反思</li><li>C:直接影响</li><li>D:间接治疗</li></ul><p>答 案:D</p><p>解 析:考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p><p>4、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职业特征,社会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开展工作。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有困难,找社工”的说法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助人自助的意涵</li><li>B:在助人自助中,第一个“助”与第二个“助”具有相同的含义</li><li>C:助人自助表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负有首要责任</li><li>D:助人自助表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实现自助后可终止服务</li></ul><p>答 案:C</p><p>解 析: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受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即"助人自助"。 C项,助人自助表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负有首要责任,只有第一个“助”即助人自助的第一个助→首要责任,才会有第二个助。
</p><p>5、某地连续多日暴雨,致使河水上涨,房屋被淹。当地居民被迫紧急转移到地势较高的闲置库房。因所带生活物品不足,居民产生焦虑。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时介入,协助政府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p><ul><li>A:向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其需求</li><li>B:向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li><li>C:向居民发放食品衣物等物资</li><li>D:向居民提供社会融入服务</li></ul><p>答 案:C</p><p>解 析:社会救助是对因自然、个人及社会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的救助,其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最基本的保护。社会救助首要的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以保障他们免于饥饿、疾病,保障其生命安全。注意,题目问的是“首先”要做的,根据题干“因所带生活物品不足,居民产生焦虑”故社工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居民发放食品衣物等物资,满足基本生存需求。</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在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守则建设方面应当注重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p><ul><li>A: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li><li>B:普遍与个别原则相结合</li><li>C: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li><li>D:专业实践和政治实践互不冲突</li><li>E: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守则建设方面应当注重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和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在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建设方面的基本原则。注重其反映时代特色与本土化原则。</p><p>2、学龄期阶段儿童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p><ul><li>A:口头语言的发展</li><li>B:书面语言的发展</li><li>C:内部语言的发展</li><li>D:能够不出声地思考问题</li><li>E: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学龄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的发展上。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能够不出声地思考问题。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龄期儿童语言发展的表现。学龄期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可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理解本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p><p>3、学生小勇在课后欺凌同学,学校社会工作者王老师发现后对此事进行处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王老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p><ul><li>A:立即制止小勇的错误行为</li><li>B:对被欺凌的同学及时给予心理辅导</li><li>C:嘱咐被欺负的同学不要声张,以保护学校声誉</li><li>D:对小勇父母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li><li>E:主动联系小勇和被欺负同学的父母参与处理欺凌事件</li></ul><p>答 案:ABDE</p><p>解 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A正确,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E正确;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B正确;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D正确。</p><p>4、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p><ul><li>A:社会政策行动要兼顾公平与效率</li><li>B:通过社会政策行动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li><li>C:当代社会政策可以与社会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效用最大化</li><li>D:社会政策行动可以通过其合理的制度设计而兼顾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li><li>E:经济目标高于社会目标,是社会目标的基础</li></ul><p>答 案:ABD</p><p>解 析:社会政策要兼顾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方面,社会政策行动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另一方面,社会政策行动可以通过其合理的制度设计而兼顾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社会政策行动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p><p>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做好家庭保护,具体要求包括( )。</p><ul><li>A:关爱和引导</li><li>B:监护和抚养</li><li>C:民主尊重</li><li>D:教育培养</li><li>E:素质教育</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对未成年人做好家庭保护,具体要求包括①监护和抚养;②关爱与引导;③教育培养;④民主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