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新华字典》以中小学师生和广大中等文化程度的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各方面读者的基本查阅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它识字,学文化。《新华字典》()无声的老师,已深深地融入进了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之中,
</p><ul><li>A:同时;借鉴;当作</li><li>B:而且;借助;当作</li><li>C:而且;借鉴;作为</li><li>D:同时;借助;作为</li></ul><p>答 案:D</p><p>解 析:本题考查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而且”表示更进一步,前面一般有“不但、不仅”等与之呼应;“同时”表示并列关系,含有更进一层的意味,第一空应填“同时”。“借鉴”指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借助”指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第二空应填“借助”。故选D。
</p><p>2、第③段说“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可作为推断根据的一组是()。 ①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 <br />②彩陶上所刻划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br />③彩陶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br />④彩陶上的花纹表明当时已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 <br />⑤古人写的竹木上的文字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p><ul><li>A:①③ </li><li>B:②③ </li><li>C:③④ </li><li>D:④⑤</li></ul><p>答 案:C</p><p>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r />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br />②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br />③互联网并非()、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p><ul><li>A:曼延;告竣;自上而下</li><li>B:蔓延;告罄;一呼百应</li><li>C:曼延;告竣;一呼百应</li><li>D:蔓延;告罄;自上而下</li></ul><p>答 案:A</p><p>解 析:“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①句对象为“山路”,应用“曼延”。“告馨”,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②句对象为工程,应用“告竣”。“一呼百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自上而下〞,从上到下,从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③句根据语意,应用“自上而下”。</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对话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试以小说中夫妻对话为例加以分析。
</p><p>答 案:阅读小说,要着重分析人物对话,常言道“言为心声”,研究对话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例如“话别”一节:水生很晚才回家,水生的女人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看似一句平常的问话,却在对丈夫的关切中暗藏一丝疑虑一究竟干什么去了呢?“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水生避而不答,绕开妻子问话。“他们几个呢?”——水生嫂绕着弯子再行追问。“还在区上。爹呢?”——水生应付一句后再转话题。“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嫂穷追不舍,显然更加疑惑。水生笑了一下——稳不住了,笑里带点神秘意味。…水生嫂感到蹊跷,吃惊。“怎么了,你”这个倒装句强调了对事态的关切。“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无奈,只好交底。“你总是很积极的。”——在称赞丈夫的行为中暗含不满之意。口气显然娇嗔。“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既表示支持丈夫参军,又感家事难为,内心矛盾不已。“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丈夫的理解,使水生嫂的精神得到安慰,她满足了。 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寻隙追问不止;丈夫闪烁其词,支吾应对。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朴。然而,深明大义,爱国爱家,却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以上虽是一段短短的对话,却把小说主人公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表现得那么形象、细腻、生动感人。</p><p>2、本文第2~4段,写聪明的年轻人学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很有成就,然而他却放弃生活想到了死。这是为什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
</p><p>答 案:因为他认为人最终总是会要死的,活着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为后面他真正明白人生意义作反衬(起铺垫作用)。</p><p>3、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p><p>答 案:本词采用问答结构,以问起,以答结,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一个中心,结合成和谐的艺术整体。</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p><p>答 案:作文略</p><p>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br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br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br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p><p>答 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里男子踏水的不易,突出地表现了人们愈加渴望下雨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