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17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p><ul><li>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u>偶然</u>(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li><li>B:由于精神<u>过分</u>(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li><li>C:类似的事情<u>不止</u>(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li><li>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u>合计</u>(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li></ul><p>答 案:B</p><p>2、阅读文中“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一段,对鹰眼的特点概括得准确的二项是()。
</p><ul><li>A:鹰眼能搜索、观测细小的目标。 </li><li>B:鹰眼比人眼看得更广、更远。</li><li>C:鹰眼比人眼的视野广阔得多。 </li><li>D:鹰眼的视野广阔,视敏度高。</li></ul><p>答 案:D</p><p>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br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 <br />③每天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p><ul><li>A:误解、甄别、周游 </li><li>B:曲解、鉴别、漫游</li><li>C:误解、鉴别、漫游 </li><li>D:曲解、甄别、周游</li></ul><p>答 案:A</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这首词写景叙事层次分明,而且善于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人物、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回答以下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说“千古风流人物”被“浪淘尽”,是基于一种什么联想? <br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是一种什么语气?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br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p><p>答 案:1.作者将历史也想象成一条长河,用东去的长江水来计量时间,把人事变迁与水的流逝联系起来,在叙事上,完成了由现实景物到历史人物的转变。 2.“人道是”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语气,表明了作者不太深究历史的真实,借事兴感的情怀。 3.“乱石穿空”是从形的方面写景;“惊涛拍岸”是从声的方面写景;“卷起千堆雪”,是从形色两方面写景。</p><p>2、翻译文中括号的句子。
</p><p>答 案:您服侍过三个君主,君主的心志是不一样的,而您全都顺从他们,仁人难道有许多忠心吗?</p><p>3、《歧路亡羊》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p><p>答 案:启发人们观察事物要抓住其本源及精神实质。</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br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p><p>答 案:略</p><p>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p><p>答 案:作文略</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p><p>答 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里男子踏水的不易,突出地表现了人们愈加渴望下雨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