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15日

聚题库
09/15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宁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中加[]关联词语用法正确。()  </p><p>答 案:对</p><p>解 析:宁可:意思是在汉语中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p><p>2、“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  </p><p>答 案:错</p><p>解 析:运用了押韵,押ao音</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关于李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ul><li>A:字太白,号“青莲居士”</li><li>B:唐代浪漫主义诗人</li><li>C:代表作有《静夜思》《石壕吏》等</li><li>D:被誉为“诗仙”</li></ul><p>答 案:C</p><p>解 析:《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p><p>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p><ul><li>A:闻之笑曰</li><li>B:其反激之力</li><li>C:一老河兵闻之</li><li>D:当求之于上流</li></ul><p>答 案:B</p><p>解 析:A:闻之笑曰的之:代词,代前面说的事。听到这件事笑着说。B:“其反激之力”的之这里是“的”的意思。C:一老河兵闻之中的之:代词,指前文提到的事物。D:当求之于上流中之的意思为代词“它”指的是上文中的石头—“河中失石”。意思为:应该在河的上游去寻找它。</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p><ul><li>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li><li>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li><li>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li><li>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li></ul><p>答 案:AC</p><p>解 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A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C正确;《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D错误。</p><p>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p><ul><li>A:这是一篇以演绎生物学“物竞天择”学说为主题的散文,知识性很强,但文字清丽,极具可读性。</li><li>B:“石缝间的生命”,对于特定的时代来说,它就是饱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的象征。</li><li>C:写野草的文字,点化了白居易的诗句:经过烈火考验的野草在山崖石缝间自然能茁壮生长。</li><li>D:文章运用了以物喻人的笔法,“小花小草”是人间的弱者,而参天的松柏则是事业有成的强者。</li><li>E:生命在困厄中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辐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美丽辉煌。</li></ul><p>答 案:BE</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永安二中准备在初一年级举行一次“一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一一年中写得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读展示。小军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他参加这次活动。</p><p>答 案:小军,再美的珍珠,埋在土里也显示不出它的价值。你有这么好的文章,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你说呢?</p><p>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1)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br />夸夸其谈:()<br />(2)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br />哗众取宠:()</p><p>答 案:(1)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2)哗众取宠:指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残灯无焰影幢幢,()。</p><p>答 案:此夕闻君谪九江</p><p>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p><p>答 案:【铁骑突出刀枪鸣】</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