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9月1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p><p>2、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p><p>答 案:错</p><p>解 析: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注意。</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p><ul><li>A:智育</li><li>B:德育</li><li>C:教学</li><li>D:体育</li></ul><p>答 案:C</p><p>解 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p><p>2、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p><ul><li>A:德育</li><li>B:班级管理</li><li>C:教学</li><li>D:家校合作</li></ul><p>答 案:C</p><p>解 析: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规律之一是从他律到自律。</p><p>答 案:正确。低年级学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进行道德评价,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加,慢慢学会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p><p>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p><p>答 案:正确。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p>答 案:教育目的</p><p>2、希腊人创造了分科形式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p><p>答 案:音乐</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p><p>答 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素养。
</p><p>解 析:此题要联系实际或举例说明。</p><p>2、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p><p>答 案: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