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08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李斯《谏逐客书》上书的对象是()。</p><ul><li>A:秦王</li><li>B:魏王</li><li>C:楚王</li><li>D:齐王</li></ul><p>答 案:A</p><p>解 析:《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的一篇上书给秦王的公文。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p><p>2、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p><ul><li>A:郭沫若</li><li>B:冰心</li><li>C:鲁迅</li><li>D:巴金</li></ul><p>答 案:B</p><p>解 析: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南洋武术班所受到的冷遇?这种冷遇反映了什么问题?</p><p>答 案:作者用反向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南洋武术班所受到的冷遇,即往日杂耍水平低,观众多;今日南洋武术班水平高,票价低,观众却少。这种冷遇反映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问题。</p><p>2、这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p><p>答 案:这段文字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p><p>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p><p>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p><p>答 案:非常羡慕</p><p>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br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题目: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1)以议论为主;<br />(2)不少于800字;<br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行百里者半九十”指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是说离成功越近越不能松懈。弄清题目含义后,写作可就“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半途而废等方面展开。【经典事例】<br />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精疲力尽。就在剩下最后一英里时,她的意志动摇了,强迫护卫把她拉上了随行的小艇。小艇瞬间到达了对岸,她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她距成功只有短短的一英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br />【名人名言】<br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br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br />3.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br />4.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p><p>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br />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抓住“规则”二字展开。题目要求以议论为主,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文章可以不是标准的议论文,这对考生来说难度相对降低,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注意观点要明确,有理有据,语言要流畅。【经典事例】<br />1.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大的规则用法律法条来限定,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br />2.(反例)“中国式过马路”。<br />3.世界是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也应遵守国际规则。(可引用当前国际热点事件进行论述)<br />4.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当这名学生找到校长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令人吃惊的是,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后,又把他开除出校。<br />【名人名言】<br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r />2.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br />3.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的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br />4.如果世界上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肯定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张丽钧</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中“灰色的幔”和“巨人”分别象征什么?
</p><p>答 案:“灰色的幔”象征束缚人们的枷锁、反动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p>2、阅读下列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的。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br />(1)“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br />(2)“海化”的青年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p><p>答 案:(1)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追求光明与理想,想做一个有为青年的进步思想。(2)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作者在文章中赞美大海的美德,以海的美德来象征人的品德,号召我们要做像大海一样襟怀宽广、虚怀若谷,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的青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