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9月02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子和荀子,分别被尊为“至圣”和“亚圣”。
</p><p>答 案:错</p><p>解 析:儒家两大代表人物一般指孔子和孟子,其中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孟子被尊称为“亚圣”。</p><p>2、感谢信属于致意、表态类的专用书信,受信者和写信者均可是个人或单位。
</p><p>答 案:对</p><p>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都与音乐相关。
</p><p>答 案:对</p><p>4、“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说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三人,他们都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
</p><p>答 案:错</p><p>解 析: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项目验收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团队作出的结论还不完善,有些观点值得()
②他并不赞同激进主义的做法,因为无论多么热烈和激进,都无法迅速地()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的弊端。
③侵略者的轰炸()没有起到威胁的效果,()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奋勇反抗。</p><ul><li>A:商榷、消除、不仅、反而</li><li>B:商量、消除、不仅、而且</li><li>C:商榷、消灭、不仅、反而</li><li>D:商量、消灭、不仅、而且</li></ul><p>答 案:A</p><p>解 析:第一空,“商榷”是商量、研讨,多指用书面形式研讨学术问题,常用于书面语,具有庄重色彩;“商量”多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多用于口语。根据句意,第一个空选“商榷”更佳。第二空,“消除”强调去掉不利事物,使不复存在;“消灭”强调完全除去。与“弊端”搭配,“消除”更合适。第三空,前两个分句为递进关系,意在强调情况与预想的相反,用“反而”强调效果更强一些。</p><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p><ul><li>A:侯车、酷寒、尸骸、毛骨悚然</li><li>B:饿程、馥郁、岑寂、脍炙人口</li><li>C:凄厉、滥用、龟裂、无与伦比</li><li>D:渎职、偏僻、贮藏、仗义直言</li></ul><p>答 案:C</p><p>解 析:A项,“侯车”应为“候车”;B项,“饿程”应为“饿殍”;D项,“仗义直言”应为“仗义执言”。</p><p>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p><ul><li>A: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借代)</li><li>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比喻)</li><li>C:在人类的身旁,落叶悲壮地诀别它们的母亲。(拟人)</li><li>D: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li></ul><p>答 案:B</p><p>解 析:以视觉(草坂)来写听觉(乐曲),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p><p>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p><ul><li>A: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坷与艰辛。</li><li>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li><li>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li><li>D:《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li></ul><p>答 案:D</p><p>解 析:A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在“提高”前加上“能否”。C项,搭配不当,把“意识”改为“行为”。</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原名龚佩瑜,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p><p>答 案:舒婷</p><p>2、《琵琶行》的作者是()字()晚年号()。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p><p>答 案: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新乐府运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