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语文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31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31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p><ul><li>A:①③④②⑤</li><li>B:④②⑤①③</li><li>C:③④①⑤②</li><li>D:②③⑤④①</li></ul><p>答 案:C</p><p>解 析:“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p><p>2、文章第九段介绍的内容是()。
</p><ul><li>A:鹰眼的功能及其仿生。 </li><li>B:鹰眼的构造、功能及其仿生。</li><li>C:鹰眼与人眼在构造、功能上的差异。 </li><li>D:电子鹰眼的构造原理和作用。</li></ul><p>答 案:A</p><p>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p><ul><li>A: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li><li>B: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li><li>C: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li><li>D: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本文在立意上对你有怎样的启示?</p><p>答 案: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要立足于讴歌新事物,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炽热的感情。还要具有锐利的眼光,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能因小见大。</p><p>2、诗中“挂席”即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__________。
</p><p>答 案:升起船帆 乘船顺水而下 绝尘弃俗</p><p>3、诗歌前两联是如何与诗题相关联的?
</p><p>答 案:诗人通过所闻所见,展现出一幅自然而清幽的画面: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却未听到钟声。首联写入山所见,点出访士诗题。颔联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又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直达主题。</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br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br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br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p><p>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