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风险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8月31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 ( )</p><p>答 案:对</p><p>解 析: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p><p>2、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 )</p><p>答 案:对</p><p>解 析:答案为对。题干说法正确。</p><p>3、实行专业奖学金办法的高等院校或专业,不实行学生贷款制度。</p><p>答 案:对</p><p>解 析:实行专业奖学金办法的高等院校或专业,不实行学生贷款制度。</p><p>4、恰当处理投诉和批评有助于维护商业银行的声誉。</p><p>答 案:对</p><p>解 析:恰当处理投诉和批评对于维护商业银行的声誉固然重要,但是商业银行不能将工作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通过接受利益持有者的投诉和批评,深入发掘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才更具价值。</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策略主要通过()来实现。
</p><ul><li>A:设定止损限额</li><li>B:减少经济资本配置</li><li>C:风险转移</li><li>D:减低风险暴露</li></ul><p>答 案:B</p><p>解 析: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可以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实现。</p><p>2、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体系通常可以分解为宏观战略层面、中观管理层面和微观执行层面,战略风险也相应的潜藏于这三个层面之中。关于商业银行三个层面的战略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ul><li>A:具体岗位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业绩表现,因此必须定期严格审核或修订</li><li>B:信用评级参数的设定、投资组合的选择/分布、市场营销计划等可能存在相当严重的战略风险</li><li>C:进入/退出市场、提供新产品/服务、接受/放弃合作伙伴等长期战略决策可能存在巨大的战略风险</li><li>D:战略风险管理规划不应经常审核或修订以免影响长期战略一致性</li></ul><p>答 案:D</p><p>解 析:D项,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并定期进行修正。虽然重大的战略规划/决策有时需要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但并不意味着战略规划因此保持长期不变。相反,战略规划应当定期审核或修正,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满足利益持有者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战略规划中的战略风险。</p><p>3、以下因素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是()。</p><ul><li>A:央行宣布上调利率0.3%</li><li>B:沪市投资收益率上涨7%</li><li>C:贷款人推进新的贷款请求</li><li>D:商业银行增加网点数量</li></ul><p>答 案:D</p><p>解 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例如,股票投资收益率上升时,存款人倾向于将资金从银行中撤出并转投到股票市场,而贷款人可能推进新的贷款请求或加速提取那些支付低利率的信贷额度.结果是造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所以B.C选项不符合题意。商业银行增加网点数量不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p><p>4、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说法,正确的是()。</p><ul><li>A:内部评级主要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债项的交易风险进行评价</li><li>B:内部评级是主要依靠专家定性分析</li><li>C:内部评级是专业评级机构对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意愿的整体评估</li><li>D:内部评级的评级对象主要是政府和大企业</li></ul><p>答 案:A</p><p>解 析:选项A,内部评级主要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债项的交易风险进行评价。</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项目中,属于现金流量分析表“资金运用”项目的有()。
</p><ul><li>A:资产出售</li><li>B:存款减少</li><li>C:投资增长</li><li>D:回购增长</li><li>E:存单减少</li></ul><p>答 案:BCE</p><p>2、2021年2月8日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的四项基本原则,下列表述恰当的有()
</p><ul><li>A:前瞻性原则重点强调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加强研究、防控源头,定期对声誉管理风险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li><li>B:四项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统领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体现了务实为本、解决问题、面向未来的监管理念</li><li>C:有效性原则明确了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业务条线,所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li><li>D:匹配性原则要求机构进行多层次、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li><li>E:全覆盖原则指出声誉风险管理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恢复形象为声誉管理最终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机制</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声誉风险办法》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项重要原则: (1)前瞻性原则重点强调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加强研究,防控源头,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
(2)匹配性原则要求机构进行多层次、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
(3)全覆盖原则明确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各业务条线、所有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覆盖各部门、岗位、人员和产品,覆盖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同时应防范第三方合作机构可能引发的对本机构不利的声誉风险,充分考量其他内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和传染性。
(4)有效性原则指出,声誉风险管理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修复形象为最终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及时高效的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机制,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应对、高效处置声誉事件,及时修复机构受损声誉和社会形象。
四项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统领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既通用于不同类型机构,又为各家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效声誉风险管理留出空间,体现了务实为本、解决问题、面向未来的监管理念。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