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8月28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会谈技巧<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你和你女朋友的关系不错吧,今年要结婚了吧?”服务对象:“马马虎虎吧,能否结婚,我也不是很确定,现在我们有点小问题。”社会工作者:“你说的马马虎虎是指……”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第二次说话时运用的技巧是( )。</p><ul><li>A:澄清</li><li>B:对质</li><li>C:专注</li><li>D:同理心</li></ul><p>答 案:A</p><p>解 析:澄清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p><p>2、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属于( )</p><ul><li>A:公益性机构</li><li>B:互益性机构</li><li>C:政治性机构</li><li>D:公共性机构</li></ul><p>答 案:A</p><p>解 析:公益性机构包括私人基金会,提供具有公益目的的服务,主要由传统的慈善事业所构成,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即属于此类。本题考查的是公益性机构的含义,根据案例了解其含义及其与其他非政府非营利机构的区别。</p><p>3、评估()关注方案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和人数变化,以及服务方案所必须推行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p><ul><li>A:过程评估</li><li>B:结果评估</li><li>C:绩效评估</li><li>D:分段评估</li></ul><p>答 案:A</p><p>解 析:方案的评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过程评估关注方案进行过程中服务对象和人数变化,服务方案所必须推行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是否按照推行预定的日期进行。效果评估主要测量的是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p><p>4、社会工作者小张最近开设了一个小组,每周将医院里白血病患儿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沟通交流照顾经验,共同探讨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该小组的类型是()。
</p><ul><li>A:教育小组</li><li>B:支持小组</li><li>C:成长小组</li><li>D:治疗小组</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小组工作的类型。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p><p>5、社会工作者老张正在主持一次居民会议,商量如何解决社区居民乱停车的问题。居民田阿姨首先发言,提议要处罚那些乱停车的车主,居民小梅立即表示反对。认为社区乱停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停车场地的规划不合理。老张这时应该做的是()。</p><ul><li>A:提出小梅的看法并不客观</li><li>B:表明自己对这两种观点的态度</li><li>C:让参会者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表决</li><li>D:让参会者对这两种观点发表看法</li></ul><p>答 案:D</p><p>解 析:在小组工作过程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营造信任的小组气氛”。因此,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营造信任的小组气氛:①主动与组员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运用同理心,站在组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他们的问题,并做出真诚有效的回应。②创造机会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回馈和关怀自然地产生信任。③寻找并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可以邀请组员分享人生经验或感兴趣的事情等。当组员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相似性时,小组的凝聚力就开始产生。④澄清组员之间的可能误解。在小组开始阶段,由于组员互相不熟悉,或不愿意与其他组员继续沟通,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因此,要积极引导组员相互沟通并协助对方澄清误解。⑤培养组员积极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AB两项过多强调了社会工作者自己的观点,C项并不利于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只有D项是在创造机会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陈大爷退休之后,感觉无所事事,整天在家看电视,与旧同事的联络也很少。最近发现视力下降后,陈大爷更少出门,只是到附近的菜市场购买食物和日用品。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陈大爷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 )。</p><ul><li>A:无用感</li><li>B:人际关系退化</li><li>C:自我整合</li><li>D:生活意义下降</li><li>E:认知能力下降</li></ul><p>答 案:ABE</p><p>解 析:在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的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化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统一特征。进入老年期后,个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发生较大退化,如毛发脱落、脊柱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等。老年期的思维呈衰退趋势,但又具有较大的平衡性,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等衰退得较快,而与知识、文化、经济相联系的思维因素则衰退较慢,老年期还仍有创造性思维。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退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的无用感;经济收入减少会产生生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独感;老年疾病增加,使老年人身心受到折磨;面对疾病和死亡产生的无奈和恐惧感。故正确为ABE。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老年阶段的心理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注意根据这一阶段个体的特点来进行理解。</p><p>2、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不包括( )。</p><ul><li>A:来自家庭的压力</li><li>B:来自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压力</li><li>C:来自朋友的压力</li><li>D: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li><li>E:来自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li></ul><p>答 案:ABC</p><p>解 析:ABC
</p><p>3、小王所在的社会工作机构最近在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这一项目,请问下列选项中( )是他们首先提供的服务。</p><ul><li>A:金钱和物资</li><li>B:提供就业岗位</li><li>C:接受教育机会</li><li>D:政策帮助</li><li>E:心理帮助</li></ul><p>答 案:ADE</p><p>解 析:暂无</p><p>4、从出生到3周岁的婴幼儿阶段具有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特征包括( )。</p><ul><li>A: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li><li>B:依恋形成</li><li>C:大脑发育迅速</li><li>D:语言能力发展</li><li>E:开始逻辑思维</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婴幼儿阶段一般是指出生到3周岁这段时间,其特征有①生理发展。婴幼儿阶段身高、体重和大脑的发育迅速。②心理发展。婴幼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这一阶段是孩子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孩子的语言发展迅速。③社会性发展。婴幼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有三个阶段,出生至6个月是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2岁是社会性感情连接建立阶段,2~3岁是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E项属于学龄前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p><p>5、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p><ul><li>A:对异性的好奇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而导致犯罪</li><li>B:角色转换与冲突</li><li>C:工作上遭遇到歧视</li><li>D:婚姻家庭的调适问题</li><li>E:对前途的迷茫</li></ul><p>答 案:BCD</p><p>解 析:在青年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角色转换与冲突。青年期的角色转变有离开生身家庭独自居住,开始工作或继续深造,结婚或建立重要的亲密关系,养育子女并照顾长辈,开创事业并为生身家庭和自己的新家庭投入大部分闲暇时间。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个体经常面临着角色的冲突。(2)在工作上遭遇到的歧视问题。(3)婚姻家庭的调适问题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