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风险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8月2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 ( )</p><p>答 案:对</p><p>解 析: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p><p>2、对于产品较复杂,并使用风险价值模型的商业银行,可采用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将内部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价值与当日理论损益进行对比。</p><p>答 案:对</p><p>3、流动性风险监测是将流动性风险计量结果进行周期性汇报。</p><p>答 案:对</p><p>4、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数据可以分为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两类,其中内部数据是指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关于留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ul><li>A: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等主合同</li><li>B: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但不包括实现留置权的费用</li><li>C:留置的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li><li>D:留置是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担保形式</li></ul><p>答 案:B</p><p>解 析: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p><p>2、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具有彼此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第一维度(客户评级)必须针对客户的违约风险,第二维度( )必须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p><ul><li>A:债务人评级</li><li>B:债项评级</li><li>C:不良贷款评级</li><li>D:贷款评级</li></ul><p>答 案:B</p><p>解 析: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具有彼此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第一维度(客户评级)必须针对客户的违约风险,第二维度(债项评级)必须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p><p>3、( )是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的一种方法。</p><ul><li>A:缺口分析</li><li>B:久期分析</li><li>C:外汇敞口分析</li><li>D:风险价值 ’</li></ul><p>答 案:C</p><p>解 析:外汇敞口分析是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金额和期限错配。</p><p>4、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时,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实施了旨在改变风险可能性和影响强度的管理控制活动后,仍然保留的那部分风险是()
</p><ul><li>A:固有风脸</li><li>B:非系统性风脸</li><li>C:剩余风险</li><li>D:系统性风脸</li></ul><p>答 案:C</p><p>解 析:剩余风险是指在实施了旨在改变风险可能性和影响强度的管理控制活动后,仍然保留的风险。</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哪些属于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的分析范围?( )</p><ul><li>A:借款人的个人品德</li><li>B:企业的资本金</li><li>C: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li><li>D: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价值</li><li>E:借款人的利率水平</li></ul><p>答 案:ABCDE</p><p>2、根据2019年1月巴赛尔委员会发布的《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p><ul><li>A:内部模型法要求从交易台层面开展市场风险计量管理</li><li>B:首次明确了将信用利差风险单独计量的要求</li><li>C:首次提出了对复杂衍生品剩余风险资本附加的要求</li><li>D:对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还须计算标准法资本</li><li>E: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是基于风险价值的计量体系</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巴塞尔委员会从2012年开始研究制定全新的市场风险监管规则,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定量测算后,于2016年发布《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提出了更严格、更全面的管理要求,设计了采用敏感度指标的标准法体系,提出以预期尾部损益(ES)替代现行风险价值指标的内部模型法体系。 (1)市场风险管理框架的改进。一是实施更为严格的账簿划分管理;二是从监管资本计量角度规范交易台管理;三是严格规范内部风险转移交易的计量管理。
(2)基于敏感度的标准法资本计量。一是须单独计算信用利差风险,首次明确将信用利差风险单列,此外,须计算违约风险及剩余风险资本;二是敏感度法的实施要求更高;三是违约风险资本计算更加复杂;四是首次提出剩余风险资本附加要求。
(3)基于ES的内部模型法计量体系。一是须建立内部模型法持续评估机制,巴塞尔协议III首次提出了内部模型法适用性的评估流程,要求银行从交易台和风险因子层面开展持续评估。二是内部模型法资本计量以ES替代VaR。三是提出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资本计量要求。四是须同步计算各交易台的标准法资本。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还须每月计算各交易台的标准法资本要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