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试题08月26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王某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已满4年,王某的下列亲属中,能够直接到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王某死亡的人是()。</p><ul><li>A:王某的父母</li><li>B:王某的配偶</li><li>C:王某的子女</li><li>D:王某的兄弟</li></ul><p>答 案:B</p><p>解 析: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下落不明满四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是:①配偶;②父母、子女;③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④其他与被申请宣告死亡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等。</p><p>2、甲公司同意乙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所欠货款,这种信用属于( )。</p><ul><li>A:国家信用</li><li>B:银行信用</li><li>C:消费信用</li><li>D:直接信用</li></ul><p>答 案:D</p><p>解 析:直接信用是没有中介人参与而由借贷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一种信用方式,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融资活动的方式。</p><p>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p><ul><li>A:开放</li><li>B:协调</li><li>C:绿色</li><li>D:共享</li></ul><p>答 案:D</p><p>解 析: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p><p>4、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p><ul><li>A:婚姻纠纷</li><li>B:合同纠纷</li><li>C:继承纠纷</li><li>D:收养纠纷</li></ul><p>答 案:B</p><p>解 析:《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p><p>5、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由( )决定的。</p><ul><li>A:公有制经济的性质</li><li>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li><li>C: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li><li>D: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li></ul><p>答 案:D</p><p>解 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关于统计指标及其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p><ul><li>A:统计指标可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li><li>B: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li><li>C:时点指标通常可以累积</li><li>D:时点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li><li>E:时期指标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li></ul><p>答 案:ABDE</p><p>解 析:C项,时点指标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指标累积后没有实际意义。
</p><p>2、仲裁法的一般原则包括( )。</p><ul><li>A:仲裁公开原则</li><li>B:自愿原则</li><li>C:仲裁独立原则</li><li>D:一般性原则</li><li>E:仲裁保密原则</li></ul><p>答 案:BCE</p><p>解 析:仲裁法的一般原则包括:①自愿原则。根据此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②仲裁独立原则。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和其他机构,仲裁机构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在仲裁过程中,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③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④仲裁保密原则。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我国有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规定仲裁员和仲裁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p><p>3、下列各部门具有行政立法权力的有()。</p><ul><li>A:全国人大常委会</li><li>B:中国人民银行</li><li>C:深圳市人民政府</li><li>D:国家税务总局</li><li>E:国务院商务部</li></ul><p>答 案:BCDE</p><p>解 析: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门,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其中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p><p>4、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p><ul><li>A: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经济发展</li><li>B: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li><li>C: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充分必要条件</li><li>D: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li><li>E: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最基本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li></ul><p>答 案:BCDE</p><p>解 析: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充分必要条件。</p><p>5、下列国家机构可以进行立法活动的有()。</p><ul><li>A:国务院</li><li>B:天津市人民政府</li><li>C:北京市人民政府</li><li>D:深圳市人民政府</li><li>E:最高人民法院</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本题考查几种主要的行政行为。我国行政立法主体有: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ABCD选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E选项错误。<img src="http://tp.mxqe.com/data/71/14015289_1.jpg" alt="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章节练习,内部冲刺,第二十八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title="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章节练习,内部冲刺,第二十八章行政法基础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