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22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屈原《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主要表现方法是()。</p><ul><li>A:侧面烘托</li><li>B:对比描写</li><li>C:场面描绘</li><li>D:象征暗示</li></ul><p>答 案:C</p><p>解 析:《国殇》选自《楚辞》中的《九歌》。诗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作者主要采用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映衬。</p><p>2、《礼记》是一部()。
</p><ul><li>A:法家著作</li><li>B:道家著作</li><li>C:墨家著作</li><li>D:儒家著作</li></ul><p>答 案:D</p><p>解 析:《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由此看来,宝玉挨打的实质是什么?</p><p>答 案:贾政和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其实质是封建正统势力和叛逆者的叛逆意识之间的矛盾,宝玉挨打则代表着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一次镇压。</p><p>2、从这首诗中,你能感悟出一种怎样的哲理?</p><p>答 案: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从暴雨写到天晴,启示我们困难只是暂时的,阳光总在风雨后。</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p><p>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p><p>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p><p>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题目:和谐要求:(1)以议论为主;<br />(2)不少于800字;<br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和谐”指和睦协调,是一种状态,表现在方方面面。写作时,可以选取和谐的任一方面展开,如人与人之间生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等等。【经典事例】<br />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将相和。<br />2.人与自然的和谐——十面“霾”伏(反面)。<br />3.人与社会的和谐——感动中国人物、最美“××”。<br />【名人名言】<br />1.君子和而不同。——孔子<br />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br />3.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br />4.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br />5.雨果曾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p><p>2、题目: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1)写一篇议论文;<br />(2)不少于800字;<br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勿以善小而不为”指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小”善和“大”善都需要有善心,这一点是一样的。发散一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可以让人联想到“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等方面。写作时,可以选择题目所引申的任何一方面立意,言之有理即可。【经典事例】<br />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渍纸,便弯腰捡了起来,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懂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前面几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所以,我才录用你。”<br />【名人名言】<br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br />2.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中孕育着伟大。<br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br />4.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心灵能将一切放大。——巴尔扎克</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p><p>答 案:运用了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前三种人物描写方法。</p><p>2、文章按什么顺序对雷雨前的情景进行了描写?
</p><p>答 案:时间顺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