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21日

聚题库
08/2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在写欠条时,落款的署名要写全名,不能略写,但日期可以简写。()</p><p>答 案:错</p><p>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p><p>答 案:错</p><p>解 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比喻是将头发比作青丝和白雪;夸张在于一天之间白头,生动形象写出了苍老的速度快。”</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宋代词人李清照是属于哪一个流派?()  </p><ul><li>A:豪放派</li><li>B:婉约派</li><li>C:雅正派</li><li>D:闲逸派</li></ul><p>答 案:B</p><p>解 析:宋代词人李清照属于婉约派。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p><p>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草原上处处可见肥壮的牛群,那些黄牛、花牛、白牛在碧绿草原的衬托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p><ul><li>A:夸张</li><li>B:排比</li><li>C:拟人</li><li>D:比喻</li></ul><p>答 案:D</p><p>解 析:将这个景观比作了“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  </p><ul><li>A:孟子</li><li>B:老子</li><li>C:韩非子</li><li>D:荀子</li></ul><p>答 案:AD</p><p>解 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p><p>2、为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br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p><ul><li>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li><li>B:指人类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发现和描述的许多不同的世界</li><li>C:指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li><li>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li><li>E: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li><li>F: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li></ul><p>答 案:ADE</p><p>解 析:根据前文“发现并描述”可知,“不同的世界”是“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根据“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可知“新的世界”是“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可能的世界”是“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请找出下面语句中最应该删去的两个词。 <br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可以撤销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br />应该删去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应删去的两个词是:由于、可以</p><p>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r />(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br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p><p>答 案:(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2)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3)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指出下列句中“于”的意义。<br />①得复见将军于此________<br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________<br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________<br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_______<br />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br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p><p>答 案:①在②向③同④对于⑤比⑥表示被动对象</p><p>2、新诗代表作早期有郭沫若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20世纪30年代有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20世纪40年代有李季的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女神》  《王贵与李香香》</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