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8月21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①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③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p><p>2、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p><ul><li>A:巴班斯基</li><li>B:皮亚杰</li><li>C:布鲁纳</li><li>D:瓦•根舍因</li></ul><p>答 案:A</p><p>2、把儿童比作太阳,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家是()</p><ul><li>A:杜威</li><li>B:洛克</li><li>C:赫尔巴特</li><li>D:夸美纽斯</li></ul><p>答 案:A</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p><p>答 案:错,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这里只是强调了“序”的第二个含义,是不全面的。</p><p>解 析:该题的关键是搞清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序”的两层含义。</p><p>2、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好像运动一样,这是诱动知觉。</p><p>答 案:正确。这是诱动知觉。即指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像运动的知觉。</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教学策略的特征是指向性、可操作性、综合性、()</p><p>答 案:灵活性</p><p>2、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两条途径来实现。</p><p>答 案:在职培训</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p><p>答 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r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br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br />(5)运用多重信息的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br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p><p>2、试述人格的概念并分析人格的特点。
</p><p>答 案: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一 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特点: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比较难以改变。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每个人的人格世界并非是各种特征简单堆积起来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