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17日

聚题库
08/17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p><p>答 案:对</p><p>解 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说法正确</p><p>2、行政机关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如果未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统一的罚款收据,该行政处罚无效。()</p><p>答 案:对</p><p>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49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行政处罚实行罚缴分离原则,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统一的罚款收据是执法人员必须遵守的程序。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管理机关针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经过调查取证掌握违法证据的基础上,制作的记载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依据和决定等事项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书面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对当事人的拘束力,也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财产的依据之一。罚款收据是当事人履行了缴纳罚款义务的凭证,由金融部门出具,如果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p><p>3、人民警察的奖励由低到高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p><p>答 案:对</p><p>4、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p><p>答 案:对</p><p>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关于警务保障的规定不适用于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p><p>答 案:错</p><p>6、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 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处理。</p><p>答 案:对</p><p>7、人民警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与被询问事项有关的书面材料。</p><p>答 案:对</p><p>8、猥亵精神病人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甲(15周岁)绑架曲某后,向曲父索要10万元赎金未果,便将曲某杀死。对甲可以判处的最重刑罚是()</p><ul><li>A:15年有期徒刑</li><li>B:无期徒刑</li><li>C:死刑立即执行</li><li>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li></ul><p>答 案:B</p><p>解 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得认定为绑架罪),故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本题中,甲犯罪时是15周岁,不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同样也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所以对甲判处最重的刑罚是无期徒刑。故本题答案选B。</p><p>2、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p><ul><li>A: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li><li>B: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li><li>C:对不履行协议的当事人给于拘留处罚。</li><li>D: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li></ul><p>答 案:B</p><p>3、小张将租来的房子转租给自己的同事,且并未告知房东。小张的行为属于( )。</p><ul><li>A:无效民事法律行为</li><li>B: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li><li>C:有效民事法律行为</li><li>D: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li></ul><p>答 案:D</p><p>解 析: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适用情形包括:(1)因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实施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2)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3)内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题意明显不符合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适用情形,所以B选项排除。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适用情形包括无权处分行为、无权代理人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的行为,题目中小张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出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但在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其以承租人未经同意为由请求解除合同或者认定转租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知,出租人可以认可小张的转租行为,也可以解除合同,小张的转租行为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p><p>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p><ul><li>A:免予</li><li>B:从轻</li><li>C:减轻</li><li>D:从轻或者减轻</li></ul><p>答 案:D</p><p>5、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侵犯的一般客体和直接客体为()。</p><ul><li>A:公共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li><li>B: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li><li>C:公共秩序,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秩序</li></ul><p>答 案:C</p><p>6、甲、乙同在某农贸市场卖猪肉。一日,甲因抢了乙的客户而被乙殴打,后被人拉开。甲极为窝火,回到自己的摊位,拿起切肉刀向乙胸部刺去,致乙死亡。甲的行为( )。</p><ul><li>A:正当防卫</li><li>B:防卫过当</li><li>C:假想防卫</li><li>D:事后防卫</li></ul><p>答 案:D</p><p>解 析: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事后防卫是指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情形下所进行的防卫。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p><p>7、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所规定的“书证”的有()。</p><ul><li>A:显示打架过程的照片</li><li>B:带有恐吓内容的电子邮件</li><li>C:聋哑人提供的书面证词</li><li>D:人民警察所作的现场笔录</li></ul><p>答 案:A</p><p>解 析:B项电子邮件不是书证,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数据电文;<br />C项聋哑人提供的书面证词属于证人证言;<br />D项现场笔录属于形式案件证据。</p><p>8、 关于行政许可申请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对于所有行政许可申请,申请人都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li><li>B:申请人必须亲自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申请</li><li>C:申请人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报、打电话等方式提出</li><li>D:申请人可以通过电传、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方式提出</li></ul><p>答 案:D</p><p>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2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故D项正确,A项、B项、C项均错误。</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p><ul><li>A:及时性</li><li>B:系统性</li><li>C:针对性</li><li>D:有效性</li></ul><p>答 案:ABCD</p><p>2、公正执法的社会价值在于其能够()等价值,实现社会公正。</p><ul><li>A:化解社会矛盾</li><li>B:维护社会秩序</li><li>C: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li></ul><p>答 案:ABC</p><p>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下面选项正确的有()。</p><ul><li>A: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li><li>B: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检查证明文件</li><li>C: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査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公民的住所</li><li>D: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民警进行</li></ul><p>答 案:AB</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据此,A项、B项正确。检查公民的住所应当出示检查证明文件,C项表述错误;D项“女民警”显然是缩小了检查对象,法条只是要求“女性工作人员”,自然包括女辅警、协警在内,故排除。本题选A项、B项。</p><p>4、下列证据材料中,不能作为行政诉讼定案依据的有()。</p><ul><li>A:当事人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li><li>B: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li><li>C: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li><li>D: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li><li>E:未在法庭提交的证据</li></ul><p>答 案:BCDE</p><p>解 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35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应4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清单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故A项说法过于绝对,逾期提供证据有正当理由的,该证据材料仍可以作为定案依据。第4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故B项正确。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不满足证据真实客观的要求,不能作为证据,故C项、D项正确。《行政诉讼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未在法庭提交的证据没有经过质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E项正确。</p><p>5、下列关于询问笔录的说法的有()。</p><ul><li>A: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li><li>B:被询问人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li><li>C: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可以签名或者鑑章</li><li>D:询问笔录记载有遗漏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li></ul><p>答 案:ABD</p><p>6、对下列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办案人民警察应当要求被处罚人签名确认的是()。</p><ul><li>A:对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50元以下罚款和对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处罚款,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li><li>B:对述反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以外的迎法行为人当场处20元以下罚款的</li><li>C: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旅客列车上,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li><li>D: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li></ul><p>答 案:AC</p><p>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一十四条 公安机关作出罚款决定,被处罚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及其办案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和对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处罚款,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二)对违反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以外的违法行为人当场处二十元以下罚款的;(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旅客列车上或者口岸,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四)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对具有前款第一项和第三项情形之一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要求被处罚人签名确认。</p><p>7、以下有关讯问的表述,错误的是()。</p><ul><li>A: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24小时内进行讯问,并向其宣布拘留或逮捕</li><li>B:讯问未成年人,应当告知其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li><li>C: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某甲,可以清其聋哑的妻子乙参加</li><li>D: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时,民警应当为其翻译</li></ul><p>答 案:ABCD</p><p>8、 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li><li>B:人民警察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其作出的决定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或者变更</li><li>C: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li><li>D:公民或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检举。受理检举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42条规定:“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据此,A项正确。第43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其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或者变更。”据此,B项正确。第44条规定:“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有直接有关的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据此,C项正确。第46条第1款规定:“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据此,D项正确。</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单位里有一位你十分敬重的老同志,有一次在你面前说单位里其他同事坏话,让你留个心眼,你会怎么做?</p><p>答 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无论如何,老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于他善意的提醒,我应该表示感谢。但是,对于他所说的一些情况,我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工作,团结同志,与同志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对任何人持有偏见,也不仅仅计较,而是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br />老同志为单位做出了很多年的贡献,是我的前辈,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学习的,我会一如既往的尊敬他,向他请教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br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工作,尊重同志,团结同志,把工作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做一名领导放心,同志信任,老百姓满意的公务员。</p><p>2、简述逮捕的条件是什么?</p><p>答 案:(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出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p><p>3、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你负责处里的工作,有两位老同志,老是找理由,不来上班,这时你怎么办?</p><p>答 案:(1)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我负责处里的工作,是处长对我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考验,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br />(2)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处理,不可带有情绪,首先查找原因,看两位老同事是否是确实家里有困难,如果有困看,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我也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是否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发生了偏差,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在轻松的地点,和两位老同事真诚沟通,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谅解。<br />(3)在全处同志面前,要以诚实和小学生的姿态出现,并带头多干事、干实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不耽误处长事情的情况下,适时向处长汇报工作情况。</p><p>4、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p><p>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br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br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br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p><p>5、如有遭遇暴力执法的执法对象前来机关申诉,你作为办事人员该怎么处理?</p><p>答 案:(1)热情接待,冷静处理。首先热情接待来申诉的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平静申诉人员的情绪。其次,认真听取申诉人员的诉说,并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向申诉人员讲明国家的法律政策,并记下申诉人员的电话和办公室电话,请申诉人员耐心等待调查处理结果。 (2)及时汇报,听取领导指示。及时、如实地向领导报告,并把记录的情况呈交,听取领导指示。</p><p>6、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p><p>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