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16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位作家说,要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
</p><ul><li>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li><li>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li><li>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li><li>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li></ul><p>答 案:B</p><p>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p><ul><li>A: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li><li>B:近几年来,青少年真、假性近视和眼病的大幅度上升与大屏幕彩电、电脑、游戏机的关系很大。</li><li>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li><li>D: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月刊,是献给爱书的众多朋友们的一道精美的“图书套餐”。</li></ul><p>答 案:A</p><p>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p><ul><li>A:无数(莘莘学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成时却就业无门,这种现实困境使就业问题成为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li><li>B:在举国对房价过高的一片声讨中,个别政协委员说房价和发达国家比并不高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对此(评头品足)。</li><li>C: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li><li>D:此次李辉揭露文怀沙造假事件酿成(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民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li></ul><p>答 案:D</p><p>解 析:(“莘莘学子”受无数修饰重复,“评头品足”是贬义词指网民不恰当,“纸醉金迷”不能修饰物)。
</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p><p>答 案:尾联表达了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失落。诗人以问讯的方式,侧面描写“不遇”的事实,又以再三倚松寄写内心惆怅,笔势迂回,感情流转,令人回味无穷。</p><p>2、文中为海瑞市棺上疏,埋有伏笔,请指出文中伏笔之句。
</p><p>答 案: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p><p>3、文中对“他”外貌衣着的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p><p>答 案:表现了这个贵族接近僵死的躯体和已经僵死的灵魂。</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br />请你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br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br />(3)题目自拟。 <br />(4)不少于800字。</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p><p>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