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15日

聚题库
08/15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周转率较以前年度有明显提高,审计人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p><ul><li>A:销售收入减少</li><li>B:销售成本减少</li><li>C:平均存货减少</li><li>D:存货跌价准备减少</li></ul><p>答 案:C</p><p>解 析: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要提高存货周转率就需使得销售成本加大,平均存货余额减少</p><p>2、为测试银行存款截止期的正确性,应审查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期间是:</p><ul><li>A:决算日后任意一天</li><li>B:决算日当天</li><li>C:整个审计期间</li><li>D:决算日前后数天</li></ul><p>答 案:D</p><p>解 析:审查银行存款决算日前后数天,可以测试银行存款截止期的正确性。</p><p>3、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与存货记录的完整性认定相关的是( )。</p><ul><li>A:从存货账簿记录追查至存货实物</li><li>B:在存货监盘时观察存货的状况</li><li>C:从存货盘点记录追查至存货账簿记录</li><li>D:根据存货盘点记录确定抽查盘点存货的范围</li></ul><p>答 案:C</p><p>解 析:针对完整性认定,查漏记项目,应当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追查到明细账。</p><p>4、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真实性指的是:</p><ul><li>A:记录的各类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li><li>B: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li><li>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li><li>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确属本单位所有或所欠</li></ul><p>答 案:B</p><p>解 析:A 选项记录的各类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合法性,B 选项记录或列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属于真实性;C 选项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属于正确性;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做出估计,D 选项属于合理性。</p><p>5、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多笔销售业务的记账日期为2016年12月末,但相关销货发票和发运货凭证日期为2017年1月初,该情况将导致被审计单位:</p><ul><li>A:2016年的营业成本被低估</li><li>B:2016年的营业收入被高估</li><li>C:2017年的营业成本被低估</li><li>D:2017年的营业收入被高估</li></ul><p>答 案:B</p><p>解 析:与销售交易相关的原始凭证日期是在2017年,说明这些交易是在2017年才真实发生的,将其记录在2016年,会导致营业收入被高估,成本被高估。2017年营业收入被低估,营业成本被低估。</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审计证据属于书面证据的有()</p><ul><li>A:被审计单位的地理环境</li><li>B:被审计单位的账簿</li><li>C:被审计单位的采购合同</li><li>D:被审计单位的支票存根</li><li>E: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li></ul><p>答 案:BCD</p><p>解 析:书面证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以其记载内容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例如凭证、账簿、报表、其他核算资料、信件以及有关人员出具的书面证明等。A项属于环境证据,E项属于实物证据</p><p>2、下列各项中,属于应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反映的事项有( )</p><ul><li>A:盘点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li><li>B:盘点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结余数</li><li>C:实际库存现金监盘数</li><li>D:库存现金溢缺情况</li><li>E:盘点日已开具但未发出且未入账的现金支票金额</li></ul><p>答 案:ACD</p><p>解 析:选项B是关于银行存款,而非库存现金;选项E,并不会造成账实差异,不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反映。</p><p>3、在审查固定资产业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调整了某项设备的入账价值,对此审计人员认为合理的解释有()</p><ul><li>A:该设备已提足折旧但仍在使用</li><li>B:根据国家规定对设备重新估价</li><li>C:增加补充设备和改良装置</li><li>D:调整原来固定资产价值的错误</li><li>E: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li></ul><p>答 案:BCDE</p><p>4、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调查后,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有()</p><ul><li>A: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li><li>B: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为低水平</li><li>C:开展内部控制测试的成本较低</li><li>D: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为高水平</li><li>E: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li></ul><p>答 案:BE</p><p>解 析: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是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二是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当审计人员初步评价控制风险为较高水平时,则表明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很低或者根本不能依赖,因此,审计人员可执行很小范围的内部控制测试,而执行更大范围的实质性程序。但如果将控制风险评价为较低水平时,则表明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审计人员应执行更大范围的内部控制测试,并相应减少实质性程序的范围</p><p>5、下列内部控制措施中,属于预防式控制的有()</p><ul><li>A: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li><li>B:授权审批</li><li>C:会计记录核对</li><li>D:实物盘点</li><li>E:职责分工</li></ul><p>答 案:ABE</p><p>解 析:预防式控制是为防止错弊的发生所实施的控制,如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等。CD两项属于察觉式控制</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