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15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我的家里,()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p><ul><li>A:珍藏</li><li>B:保存</li><li>C:收藏</li><li>D:保藏</li></ul><p>答 案:A</p><p>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p><ul><li>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u>偶然</u>(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li><li>B:由于精神<u>过分</u>(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li><li>C:类似的事情<u>不止</u>(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li><li>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u>合计</u>(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li></ul><p>答 案:B</p><p>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的一项是()。
</p><ul><li>A:无功,则削迹于秦。</li><li>B: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li><li>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li><li>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大意。
</p><p>答 案:这个人向来就有固执的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清楚地知道触犯了皇上当死,他自己买了一口棺材,跟妻子做了诀别,正承担着罪名,在朝廷等着惩罚呢,连他身边的随从都已经走了,这表明他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p><p>2、小说写四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家商量探夫的对话,各具性格特征,请具体分析。
</p><p>答 案:小说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嫂家商量探夫有这样几句对话,各富性格特征。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br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br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br />以上对话,各具各自的性格特征: <br />说第一句话的妇女,乖巧伶俐,说谎善找托辞。本想去看丈夫,又怕人说“拖尾巴”,以“忘下了一件衣裳”之名,行看夫之实,聪明。 <br />一说第二句话的妇女,快人快语,不找借口,不用托辞。直说“有旬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痛快。 <br />说第三句话的妇女,质朴憨厚,托辞笨拙。“哪里就碰得那么巧”不顾危险,“快去快回来”心怀侥幸——的确憨笨。 <br />说第四句的妇女,忸忸怩怩,欲盖弥彰,自己想去,却让婆婆为其背黑锅。 <br />小说对话的成功,在于对话能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上对话描写的同是青年妇女,同是上前线探夫,但却性格各异,由此可见作家刻画人物功力的高超。</p><p>3、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红缨。从审题的角度(要求以“红缨”为题作文)说,它对习作者有哪些要求?本文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些要求的?</p><p>答 案:此题可以用多种文体(如记叙文、诗歌、小说等)来写。作者选定的是说明文,这就要求对红缨作出比较详细的说明。文中先说明红缨的制作过程,后说明它的形状和用途,重点是后者,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写,写得很动人。这样写,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2、(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br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br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br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br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br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br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br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br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br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p><p>答 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里男子踏水的不易,突出地表现了人们愈加渴望下雨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