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8月15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思想领导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p><p>答 案:错</p><p>解 析:党的公安工作的领导包括政治、思想、组织和决策领导。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思想领导的实现途径是党委经常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民警。</p><p>2、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p><p>答 案:对</p><p>解 析: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br />公安机关是人民的公安机关,它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公安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p><p>3、接收“110”报警属于公安领导工作的一种。</p><p>答 案:错</p><p>解 析:接收“110”报警属于公安指挥工作的一种。</p><p>4、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城市道路交通实行管理,预防和查处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与畅通。</p><p>答 案:错</p><p>解 析:交通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城乡道路”,而不仅仅是“城市道路”。</p><p>5、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直接使用拘传。()</p><p>答 案:对</p><p>解 析: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故题干的说法正确。</p><p>6、1931年11月,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p><p>答 案:对</p><p>解 析: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p><p>7、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p><p>答 案:错</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人民检察院首先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理由不成立的才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并非直接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故本题判断错误。</p><p>8、公安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但从地位上来说,从属于公安业务建设。()</p><p>答 案:错</p><p>解 析: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査获,决定治安拘留15日,同时査明还有抢夺行为,决定治安拘留10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甲应执行治安拘留。()</p><ul><li>A:10日</li><li>B:15日</li><li>C:20日</li><li>D:30日</li></ul><p>答 案:C</p><p>2、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体验最直接,群众的监督具有( )</p><ul><li>A:实质性、普遍性</li><li>B:广泛性、权威性</li><li>C:广泛性、普遍性</li><li>D:随意性、普遍性</li></ul><p>答 案:C</p><p>解 析:对公安工作的功过是非,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检验和评价。在一切监督力量中,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具有第一位的意义。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体验最直接,群众的监督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其他的监督往往要依赖群众的监督。</p><p>3、对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关押看守的工作属于()。</p><ul><li>A:羁押工作</li><li>B:刑事侦查工作</li><li>C:执行刑罚工作</li><li>D:刑事强制工作</li></ul><p>答 案:A</p><p>解 析:羁押工作,即对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关押看守的工作。故本题答案选A。</p><p>4、公安民警在化解村民情绪中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p><ul><li>A:要理解政府的难处,不要操之过急</li><li>B:法网恢恢,逃犯早晚会被抓住的</li><li>C:大家一定要自行克服暂时的困难</li><li>D:公安机关将全力以赴开展调查,绝不姑息</li></ul><p>答 案:D</p><p>解 析:村民聚集到镇政府,是希望政府能出面帮助解决难题,所以对于化解情绪的公安民警,要对现场群众以法制宣传、教育疏导为主,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于第一时间处置的公安民警来说,要先代表政府表态一定会维护群众的利益,全力以赴展开调查。</p><p>5、警察的职能是由()的职能决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ul><li>A:阶级</li><li>B:国家</li><li>C:政府</li><li>D:党</li></ul><p>答 案:B</p><p>解 析:警察的职能,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警察的职能是由国家的职能决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p><p>6、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活动的()进行监督。</p><ul><li>A:合法性</li><li>B:公正性</li><li>C:合理性</li><li>D:程序性</li></ul><p>答 案:A</p><p>解 析: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活动合法性的监督。</p><p>7、本案中,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p><ul><li>A:《人民警察法》</li><li>B:《刑法》</li><li>C:《刑事诉讼法》</li><li>D:《治安管理处罚法》</li></ul><p>答 案:A</p><p>解 析:因为盘问不属于刑事诉讼活动的范畴,因此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没有相关规定的,排除B项、C项。《人民警察法》第9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据此,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人民警察法》。</p><p>8、监视居住由()执行。</p><ul><li>A:公安机关</li><li>B:检察机关</li><li>C: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li><li>D:治保委员会配合公安机关</li></ul><p>答 案:A</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74条第3款规定:“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公安专业工作的易受腐蚀性体现在()。</p><ul><li>A: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手中掌握着执法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行使职权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会滋生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包庇放纵等消极腐败现象</li><li>B:有些人依仗权势,非法干预阻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有的还对人民警察进行打击报复,威胁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li><li>C: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常常用金钱、物质、美女等各种手段腐蚀拉拢公安干警,在公安队伍中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或“保护伞”</li><li>D: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li></ul><p>答 案:ACD</p><p>解 析:B项“干预……报复……威胁”,这些字眼可以看出属于公安工作危险性的内容。</p><p>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一主张的哲学依据有()。</p><ul><li>A:感性认识是更改认识的来源和基础</li><li>B:社会意识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li><li>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li><li>D: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可以相互转化</li></ul><p>答 案:CD</p><p>3、工作对象的隐蔽性和公开性,决定了公安工作的隐蔽性和公开性,因为()。</p><ul><li>A: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li><li>B: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有的是隐蔽的,有的是公开进行的,因此公安机关就要有针对性地将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结合起来</li><li>C:公安机关除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之外,还负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工作,许多管理工作不仅不能秘密进行,还要广泛宣传,实行警务公开</li><li>D: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除了做好秘密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开工作</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本题A项属于迷惑项,审题不仔细极容易误选失分!我们分析下题干,“工作对象的……决定了……因为……”可见,本题属于要选择原因,解释为何是这个决定了那个。从选项来看,A项明显不属于原因,不能入选。</p><p>4、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其中三省包括:</p><ul><li>A:中书省</li><li>B:门下省</li><li>C:尚书省</li><li>D:隶书省</li></ul><p>答 案:ABC</p><p>解 析:三省六部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故本题选ABC</p><p>5、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 ),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p><ul><li>A:思想建设</li><li>B:制度建设</li><li>C:组织建设</li><li>D:规范建设</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p><p>6、 下列关于警察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有( )。</p><ul><li>A:警察的职能,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li><li>B:警察的职能是由国家的职能决定的</li><li>C:警察的基本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li><li>D: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阶级性,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公安机关的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对于国家与社会所应起的效能与作用。公安机关的性质是公安机关职能的根据,而公安机关的职能则从社会作用上反映了公安机关的性质。从调整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的作用来看,公安机关具有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阶级性。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从上述论述可知,4个选项均正确。相关论述详见辅警考试专用教材《公安素质测试备考指导》。</p><p>7、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p><ul><li>A:保障党的公安工作的原则、路线、方针和政策得以顺利执行</li><li>B: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li><li>C:正确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工作</li><li>D:实现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的主要方面</li></ul><p>答 案:ABC</p><p>解 析:D项属于公安工作,不属于公安政治工作。</p><p>8、下列选项中,属于外事警察职责的是()。</p><ul><li>A:对中国公民出入境进行管理</li><li>B:对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li><li>C:依法管理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li><li>D:保护外国人在我国的合法利益</li></ul><p>答 案:ABD</p><p>解 析:依法管理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是属于边防警察的职责。其他选项内容才是外事警察的职责。A,B,D外事警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进出我国(边)境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和我国公民进行管理。</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纪律条令》对受到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如何确定警衔?</p><p>答 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p><p>2、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包括那些方面?</p><p>答 案:一、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二、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执法监督。三、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四、上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主管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派出机构的执法监督。</p><p>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应当怎么处理?</p><p>答 案: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p><p>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采取什么措施?</p><p>答 案: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p><p>5、警察在执行盘查任务时,主盘民警与犯罪嫌疑人保持的最近的安全工作距离是多少?</p><p>答 案:1.5米―2米。</p><p>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树立四个形象是什么?</p><p>答 案:(1)公仆形象;(2)威武之师;(3)从严治警;(4)文明执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