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8月05日

聚题库
08/05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服务对象小方曾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从戒毒所出来后,小方回到社区,家人不愿接纳她,拒绝承认有她这个女儿。<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小赵了解到家人从小对小方期望过高,让她觉得透不过气来,吸毒是为了缓解压力,她自己也很讨厌这样的生活。针对小方的困境,小赵恰当的做法是()。</p><ul><li>A:对小方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吸毒的危害性</li><li>B:采用想象厌恶疗法,让小方在犯瘾时惩罚自己</li><li>C:协助小方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家人,以获得谅解</li><li>D:安排大学生志愿者与小方进行结对帮教</li></ul><p>答 案:C</p><p>解 析:对于大多数从戒毒所出来的人员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生存,如何抬起头来面对生活。社区矫正就是要用亲情、友情关爱,以接纳的价值理念对待这群特殊的人,让他们从心理上戒断毒瘾,走上社会。所以就要帮助小方建立起她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家人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以获得谅解,重新适应戒毒之后的生活。故应选C。</p><p>2、社会工作者小林在入户走访评估时发现,刘阿姨的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但刘阿姨并没有提出申请。刘阿姨认为自己虽然出行需要坐轮椅,行动不便,但依然有动手能力,希望能自食其力,为就读初中的女儿做榜样。对此,小林适宜的做法是()。  </p><ul><li>A:向刘阿姨介绍国家救助政策设立的目标</li><li>B:劝说刘阿姨继续申请救助,保障基本生活</li><li>C:尊重刘阿姨的意见,为其提供相关工作信息</li><li>D:尊重刘阿姨的意见,停止为其开展救助服务</li></ul><p>答 案:C</p><p>解 析:社工应该对服务对象保持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并为其提供相关工作信息。</p><p>3、杨某因信用卡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期执行。杨某一直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对法院判决耿耿于怀,经常无故缺席社区服务活动。针对杨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帮助,宜采取的方法是( )</p><ul><li>A:针对杨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帮助,宜采取的方法是( )</li><li>B:加强监督管理</li><li>C:培养劳动习惯</li><li>D:开展风险评估</li><li>E:认知行为治疗</li></ul><p>答 案:E</p><p>解 析: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 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 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本题中,针对杨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宜采取认知行 为治疗的方法为其提供帮助,使其认清自己的行为。</p><p>4、某村社会工作者小张对本村留守儿童摸排后发现,留守儿童课后娱乐方式单一,沉迷手机游戏的情况很普遍,为改善这一现状,小张在本村儿童之家举办“凤凰花助飞成长营”,为留守儿童提供适宜的文学读物,定期开设科学探索课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小张上述服务满足了留守儿童的()需要。  </p><ul><li>A:生存</li><li>B:受保护</li><li>C:发展</li><li>D:社会化</li></ul><p>答 案:C</p><p>解 析: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它主要包括:(1)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3)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团体辅导基本的工作路径环节包括(  )。</p><ul><li>A:倾听</li><li>B:同感</li><li>C:判断</li><li>D:商量</li><li>E:决定</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人生是一个心理过程,而非逻辑过程,倾听→同感→判断→商量,是团体辅导基本的工作路径。听懂了学生的心,老师才能感同身受,准确理解学生的心,从而形成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沟通,彼此交流,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校社会工作中,团体辅导的基本工作路径。</p><p>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p><ul><li>A: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li><li>B:服务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li><li>C: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li><li>D: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li><li>E:支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li></ul><p>答 案:ACD</p><p>解 析: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以及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三者是很难完全分离的。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进行的。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我们在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工作内容时,不能使自己只限于某一类的社会工作服务之中。</p><p>3、某地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当地赈灾机构社会工作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紧急救援。</p><ul><li>A:转移群众减少伤亡</li><li>B:恢复生产经济设施</li><li>C:统筹安排,发放物资</li><li>D: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li><li>E: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问题</li></ul><p>答 案:ACD</p><p>解 析:灾害紧急救援的社会救助内容包括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p><p>4、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一些年轻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成了全职妈妈,她们负责养育孩子、打理家务,而丈夫则在外工作,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这种现象反映出()。  </p><ul><li>A: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li><li>B: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li><li>C:刻板的性别角色定型</li><li>D:女性权益保护的需要</li><li>E:基于性别的合理分工选择</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本题考查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家庭领域的性别关系既是社会性别关系的微观基础,也是社会性别关系的具体体现。本题中所描述的现象反映出了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刻板的性别角色定型和女性权益保护的需要。</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需要哪些证件?</p><p>答 案:(1)户籍证明城镇非农业户籍证明。(2)职工单位证明退休人员由社保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其他从业人员由所在单位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3)残疾证明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及复印件。(4)劳动能力认定证明因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有关部门进行劳动能力认定、鉴定。(5)退休证明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明。(6)离婚证明离婚人员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7)赡养关系证明有子女的老年人应提供子女的收人证明。(8)失业证明领取失业救济金人员应提供领取失业救济证明。(9)下岗证明下岗人员应提供劳动部门颁发的《沈阳市下岗职工就业优惠证》或半年以上不在岗工作的证明。(10)"三无"人员的定期救济审批手续。(11)18周岁以上在校学生学籍证明。(12)申请就业情况证明由街道或区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意见的《申请低保人员就业认定表》等相关材料。(13)迁移证明动迁户提供有关迁移材料。</p><p>2、 选民可否对候选人投反对票?或另选他人? </p><p>答 案:选民对候选人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另选他人。</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