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核查员》每日一练试题08月05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碳排放权资产”科目的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列示。
</p><p>答 案:错</p><p>解 析:“碳排放权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列示。</p><p>2、碳排放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段内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p><p>答 案:对</p><p>3、其他间接排放是指因会展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排放。</p><p>答 案:对</p><p>4、碳排放,是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p><ul><li>A:巴厘岛</li><li>B:多伦多</li><li>C:日内瓦</li><li>D:哥本哈根</li></ul><p>答 案:C</p><p>2、以下哪个是核查员的优良特质?()</p><ul><li>A:用“捕获出错的人”的方法达到激励目的</li><li>B: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li><li>C:有“象警察一样”的态度</li><li>D:使人们很紧张</li></ul><p>答 案:B</p><p>3、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将保护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 ) 的重要抓手, 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找到了 更加紧密的结合点。</p><ul><li>A: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li><li>B:国民经济较好较快发展</li><li>C: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li></ul><p>答 案:C</p><p>4、落实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制度和执行违规处罚等举措,可确保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完整性。</p><ul><li>A:市场</li><li>B:制度</li><li>C:环境</li><li>D:交易</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目前, 化石能源发电部门的关键减排技术有</p><ul><li>A: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li><li>B:孰料烧结技术</li><li>C:超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机组技术</li><li>D:循环流化床技术</li></ul><p>答 案:ACD</p><p>2、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p><ul><li>A:ISO14064-1</li><li>B:ISO14064-2</li><li>C:ISO14064-3</li><li>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li></ul><p>答 案:AD</p><p>3、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应遵守以下哪些基本原则:</p><ul><li>A:相关性</li><li>B:完整性</li><li>C:—致性</li><li>D:准确性</li><li>E:透明性</li></ul><p>答 案:ABCDE</p><p>4、核算边界包括()。</p><ul><li>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li><li>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li><li>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li><li>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br /></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针对一些管理落后企业缺少焦炉煤气产量监测值,是否可以提供一个煤和煤气产量的比例估算?</p><p>答 案:对于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用到的活动水平数据,应尽可能采用报告主体直接观测记录的原始数据,指南不能提供所谓的“缺省值”或经验值。如果企业计算过去年份的历史排放确实要参考所处行业平均指标或经验参数推算活动水平的话,需自行举证合理性和保守性。</p><p>2、企业排放量低于1%的排放源是否可忽略?</p><p>答 案:第一,指南在“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中明确提到的排放源,无论是否大于1%都必须核算。第二,指南没有明确提到的排放源如果占企业排放总量的比重大于1%,应参考该排放源相关的行业指南进行核算。确实小于1%的,不作强行要求,如果企业已经有相应的监测数据支撑并可计算出排放量,鼓励企业进行核算和报告;如果补充数据监测的成本较高、不确定性较大,则可暂不报告。</p><p>3、计算企业电力消费隐含的CO2间接排放量时如何选取排放因子?</p><p>答 案:根据对应年份选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定期公布的各区域电网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这个排放因子也是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在计算电力调入调出隐含的CO2排放量时用到的区域电网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