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8月04日

聚题库
08/04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其作用是()。  </p><ul><li>A:形象地说明右脑在记忆中的巨大作用。</li><li>B: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需要大量接收和储存信息。</li><li>C: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的巨大功能。</li><li>D:形象地说明人脑在记忆中接收信息时的特点。</li></ul><p>答 案:D</p><p>2、依次填入句中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br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p><ul><li>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li><li>B:风采;风物;风俗;格调</li><li>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li><li>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li></ul><p>答 案:C</p><p>解 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来做。“风格”“风俗”“风光”“风采”“风物”“风土”“风情”“风貌”“风景”都只是一宇之差,但意义都大不相同。“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风俗”表特定区城、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光”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风采”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风土”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风情”指风土人情。“风貌”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风景"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格调”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情调”指情趣格调。所以应选C项。</p><p>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的一项是()。  </p><ul><li>A:无功,则削迹于秦。</li><li>B: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li><li>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li><li>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指出下列句子的语法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r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r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r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p><p>答 案: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判断句 <br />4.判断句(表否定)</p><p>2、根据文章,概括回答“我真也迷惑了”的原因。</p><p>答 案:想方设法也找不到引路的标志。  </p><p>3、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p><p>答 案: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有二:其一,词约义丰,高度概括。开头写景只有14个字,却包含了由“风”、“天”、“猿”、“渚”、“沙”、“鸟”等6种事物构成的悲秋图。五、六句抒情含蕴深远。其二,这首诗的对仗极工,一般律诗都是中间两联相对,而这首诗却八句皆对,并达到了句句工稳,字字妥帖的绝妙程度。无怪前人评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br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p><p>答 案:略</p><p>3、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p><p>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