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8月01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一份问卷调查的封面如下:</p><ul><li>A:调查者身份</li><li>B:调查目的</li><li>C:被调查者来源</li><li>D:调查伦理</li></ul><p>答 案:A</p><p>解 析:封面信是研究者致被调查者的短信,旨在说明研究者身份、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并署明研究机构。封面信位于标题之后,要素明确,语言精练。题中,封面信缺少的内容是调查者身份。</p><p>2、个体处于生理发展上的“黄金时期”是指()阶段。</p><ul><li>A:学龄</li><li>B:青少年</li><li>C:青年</li><li>D:中年</li></ul><p>答 案:C</p><p>解 析:青年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22岁左右,人的生理发展完全成熟,这种状态一般持续到35岁左右。这是人的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p><p>3、小文是社区服务中心的<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服务对象小超告诉他,前几天社区车棚的火灾是因为他玩耍时不小心引起的,幸好及时扑救,只烧毁了一辆自行车,小超知道自行车的主人正在寻找肇事者,小超表示知道自己的错误了,并承诺以后不再玩火,请小文替他保守秘密。在此情况下,小文做出伦理决定的第一步应是( )</p><ul><li>A:澄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li><li>B:识别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li><li>C:向同事进行咨询</li><li>D:对伦理决定过程进行记录</li></ul><p>答 案:A</p><p>解 析: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工作界的伦理专家曾提出了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供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参考:(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3)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5)向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p><p>4、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作主要是指机构内部的动态机制,关于机构运作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授权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li><li>B:协调注重推动机构向公众交代</li><li>C:控制旨在推动各部门分工合作</li><li>D:沟通主要依自上而下的传达</li></ul><p>答 案:A</p><p>解 析:授权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授权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工作动机。故A正确。</p><p>5、社会工作者小石面向住院肠癌患者开展了病友支持小组。目前小组进入尾声,组员即将离开小组,个别组员产生失落感,希望小组能够继续,下列小组活动中,适合在这一阶段开展的是()
</p><ul><li>A:认识你:进行自我介绍</li><li>B:契约权:制定小组契约</li><li>C:空椅子:对话内心深处</li><li>D:向前看:模拟出院生活</li></ul><p>答 案:D</p><p>解 析:本题考查小组结束阶段,AB属于开始阶段;C属于成熟阶段。</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某社区流动儿童数量较多,缺乏安全意识,由于暑假无人看管,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为此,社会工作者小任为流动儿童开展了8节安全教育小组。下列描述中,符合小组成熟阶段组员表现的有()。
</p><ul><li>A:组员小艾经常与身边的组员窃窃私语,不参与小组讨论</li><li>B:组员小亮比较积极,主动分享遇到安全风险的处理方式</li><li>C:组员小晨小心谨慎,请他分享时总表示先听听别人怎么说</li><li>D:组员小红表示通过小组掌握了安全知识,有信心保护自己</li><li>E:组员小芳主动承担分发安全手册、记录组员发言等工作</li></ul><p>答 案:ABDE</p><p>解 析:成熟阶段是小组工作与活动的理想阶段。在此阶段,组员能够更紧密地联合与互动,更容易达成有共识的决策,更顺畅和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概括来看,这一时期小组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1.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3.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4.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p><p>2、社会工作领域,服务策划的形式包括( )。</p><ul><li>A:战略性策划</li><li>B:问题解决策划</li><li>C:方案发展策划</li><li>D:可行性策划</li><li>E:可持续性策划</li></ul><p>答 案:ABC</p><p>解 析:ABC
</p><p>3、甲、乙、丙、丁和戊为失业人员,均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以下情形应当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 )。</p><ul><li>A:甲被安排在小区<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84.html" target="_blank">绿化工</a>作,并领取报酬</li><li>B:乙被判刑1年,缓刑2年</li><li>C:丙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li><li>D:丁举家移民澳大利亚</li><li>E:戊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li></ul><p>答 案:ACDE</p><p>解 析:依照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就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1)重新就业的;(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7)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B项,乙被判缓刑,并没有被收监。</p><p>4、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在沟通方面扮演着( )等重要角色。</p><ul><li>A:下情上达</li><li>B:对自己负责</li><li>C:对领导负责</li><li>D:与同事协调</li><li>E:向公众交代</li></ul><p>答 案:ADE</p><p>解 析:ADE
</p><p>5、小林和小王分别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A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服务项目。小林通过量表收集了A村所有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情况,而小王则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了A村1/5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情况,关于小林和小王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p><ul><li>A:小王的研究主要获取描述性的信息</li><li>B:小林的研究能够体现抽样调查的基本特性</li><li>C:小林的研究可以发现A村留守儿童生活照料的普遍需求</li><li>D:小林的研究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当地情境修改完善量表</li><li>E:小王的研究可以逐步形成影响A村留守儿童生活照料的理论假设</li></ul><p>答 案:ACE</p><p>解 析:小林的研究是定量研究,小王的研究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则主要获取描述性的信息,故A正确。定量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故C正确。定性研究不一定要事先设定假设,其理论假设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其过程发现需要进行抽象的提炼和归纳,因此是一种理论建构。故E正确。B错在小林采用的是全面调查的方法,不是抽样调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