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历史》每日一练试题07月23日

聚题库
07/23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1972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p><p>答 案:错</p><p>解 析: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p><p>2、“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p><p>答 案:对</p><p>解 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运用,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p><p>3、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项羽。()  </p><p>答 案:错</p><p>解 析: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刘邦,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p><p>4、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p>答 案:对</p><p>解 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我国古代出现早市和夜市,最早应该是在()  </p><ul><li>A:唐朝</li><li>B:宋朝</li><li>C:元朝 D明朝 </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所学,唐朝末期就出现了夜市,A项正确;BCD项在唐朝之后,排除。故选A。</p><p>2、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p><ul><li>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li><li>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li><li>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li><li>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li></ul><p>答 案:C</p><p>解 析: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才学,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声望,科举制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p><p>3、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以土地为税基占主导。以下关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p><ul><li>A:发生于唐开元年间</li><li>B:发生于唐天宝年间</li><li>C:扩大了税收的名目</li><li>D:扩大了收税的对象</li></ul><p>答 案:D</p><p>解 析:根据“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以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可得出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指唐朝的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按土地资产收税,扩大了收税的对象,D项正确;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不是开元年间,也不是天宝年间,排除AB项;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p><p>4、19世纪末,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中国人掀起了()  </p><ul><li>A:维新运动</li><li>B:义和团运动</li><li>C:保路运动</li><li>D:新文化运动</li></ul><p>答 案:A</p><p>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日本通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保路运动与康有为、梁启超无关,BC 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于 191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排除。故选 A。</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p><ul><li>A:内阁</li><li>B:议政王大臣会议</li><li>C:南书房</li><li>D:军机处</li></ul><p>答 案:D</p><p>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和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了军机处。D 项正确:内阁设立于明朝,排除 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在雍正之前就已有之,排除 B项;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排除 C项。故选D。  </p><p>2、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她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挽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则材料表明在当时()  </p><ul><li>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li><li>B:贵重的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li><li>C: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li><li>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li></ul><p>答 案:AC</p><p>解 析:中国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说明欧美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贵重物品均由西方人创造,不符合实际;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人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是D选项中的引发国人担忧材料中没有体现,所有选择AC。</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