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21日

聚题库
07/2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陶渊明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p><p>答 案:对</p><p>解 析: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二十首》等。</p><p>2、“握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p><p>答 案:对</p><p>解 析: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也写作“拔苗助长”。</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p><ul><li>A:中国电信太痴迷于行业垄断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严重妨碍了中国社会把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li><li>B:日前,国家审计署对申泰、国银等88家证券公司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表明这些证券公司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相当严重。</li><li>C: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守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li><li>D:把经济改革的已有成就扩展到其它领域,进行社会政治文化的相应改革,较之意识形态的抽象辨驳和进行改革的一般号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li></ul><p>答 案:B</p><p>2、白日梦:指一种适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形式,注意力不再诉诸 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是对内在刺激的反应。思维报告反映出注意偏离了现时要求的任务,不指向任何现时的外部刺激。一般来说,白日梦是人独处和放松休息时普遍的一种活动,在人们入睡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清醒时、就餐时、性生活时最少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白日梦现象的是:()  </p><ul><li>A:在看韩剧的时候她经常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女主角</li><li>B:中午午睡的时候他做梦自己成了百万富翁</li><li>C:小明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常说自己是玉皇大帝</li><li>D:恍惚中,她觉得日夜思念的爱人就在眼前</li></ul><p>答 案:D</p><p>解 析:白日梦的定义要点为:①适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形式;②对内在刺激的反应;③在人们入睡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A项属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符合②;B项做梦不符合③;C项精神分裂症不符合①;D项符合白日梦的定义。故答案选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默写,全部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li><li>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li><li>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li><li>D:宁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li></ul><p>答 案:AC</p><p>解 析:B项,“螯”;D项,“溘”。</p><p>2、下列诗句,不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是()  </p><ul><li>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li><li>B: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li><li>C: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li><li>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li></ul><p>答 案:BC</p><p>解 析:本题考查背诵名句名篇的能力。B、C项,均出自《琵琶行》。A、D均出自《春江花月夜》。故选B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下面一段话中有啰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br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③)外,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⑦)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br />必须删去的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p><p>答 案:①(或②);⑥;⑨(或⑩)</p><p>解 析:“之所以”和“的原因”都表示原因,显得赘余,必须删一个。由于③处已经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人的影响”重复⑨处“多方面的”和⑩处“各种”都表示“不止一种”,重复。</p><p>2、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这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p><p>答 案: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br />范增数(目)项王</p><p>答 案:名作动,使眼色</p><p>2、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br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p><p>答 案:全,都</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