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14日

聚题库
07/14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因违法使用警械、武器或者疏于管理导致被盘问人在继续盘问期间自杀身亡、被殴打致死或者其他非正常死亡的,应当对该派出所所属公安机关的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予以处分。</p><p>答 案:对</p><p>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p><p>答 案:错</p><p>解 析: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当以私分国有资产罪论处。因此,题干所说的“职务侵占罪”错误。</p><p>3、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p><p>答 案:对</p><p>解 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说法正确</p><p>4、破坏村氏委员会选举,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的范围。</p><p>答 案:错</p><p>5、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p><p>答 案:对</p><p>6、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为其办理取保候审。</p><p>答 案:对</p><p>7、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依法采取强行驱散手段时,对拒不服从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立即予以拘留。</p><p>答 案:对</p><p>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_____。</p><ul><li>A: 在7日内将申请转送有关行政机关</li><li>B: 在5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li><li>C: 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li><li>D: 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li></ul><p>答 案:D</p><p>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22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p><p>2、张某等4人因口角与周某等5人发生纠纷,进而互殴,几乎所有人头面部都受伤出血,民警接报警后到达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双方继续殴斗</li><li>B:民警可以鸣枪示警</li><li>C: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制止双方继续殴斗</li><li>D:民警既可以使用警械也可以鸣枪示警</li></ul><p>答 案:C</p><p>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因此,本题选C项,即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制止双方继续殴斗。</p><p>3、在侦査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p><ul><li>A: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li><li>B:向证人收取证据</li><li>C: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li><li>D:向侦查人员了解侦查情况</li></ul><p>答 案: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故C项正确。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才享有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故A项与B项错误。辩护律师只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而不能向侦查人员了解侦查情况,侦查人员掌握案件重要线索,应当对侦查情况保密,否则有碍于侦查工作的进行,故D项错误。</p><p>4、某甲为寻求精神刺激,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该行为应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寻衅滋事行为的情节严重情况</li><li>B:该行为应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li><li>C:对该行为应给予十日以上二十日以下拘留处罚</li></ul><p>答 案:B</p><p>5、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p><ul><li>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li><li>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li><li>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li><li>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li></ul><p>答 案:A</p><p>解 析: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但是法律具有确定性,法律一经颁布,就是刚性的、确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p><p>6、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 )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 )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p><ul><li>A:5,7</li><li>B:2,7</li><li>C:2,2</li><li>D:2,5</li></ul><p>答 案:C</p><p>解 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p><p>7、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p><ul><li>A:减轻处罚</li><li>B:从轻处罚</li><li>C:给予处罚</li></ul><p>答 案:C</p><p>8、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强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以下罚款。</p><ul><li>A:一百元</li><li>B:二百元</li><li>C:五百元</li><li>D:一千元</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派出所工作的职责包括()。</p><ul><li>A:管理辖区内実有人口</li><li>B:指导、监督辖区内的机关内部治安保卫工作</li><li>C:宣传、发动、组织、指导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li><li>D:办理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li></ul><p>答 案:ACD</p><p>2、 张某用枪射杀孙某,孙某中弹倒地。张某以为孙某已死亡,遂离去。实际上,孙某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张某的行为属于( )。</p><ul><li>A:不能犯未遂</li><li>B:实行终了的未遂</li><li>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li><li>D:能犯未遂</li></ul><p>答 案:BD</p><p>解 析:本题属于出题人设置的拉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犯罪未遂类型的区分。《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人未能将他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因而未得逞。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对法益侵犯的程度不同。其中法益侵犯的程度应以客观事实为标准。本案中,张某用枪射杀孙某,孙某中弹倒地。张某已将杀死孙某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孙某最终未死亡,故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未遂犯属于具体的危险犯,具有法益侵犯性。不能犯没有导致法益侵犯的危险,即没有法益侵犯性,不可能成立犯罪,因此不存在不能犯未遂这种形态。本案中,孙某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而张某有打死孙某的可能性,故属于能犯未遂.</p><p>3、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说法错误的是()。</p><ul><li>A:一般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li><li>B: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li><li>C:为了査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也要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li><li>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li></ul><p>答 案:CD</p><p>4、成年违法行为人王某系聋哑人,在公安机关对其询问时,以下人员中,不能作为王某手语翻译的是()</p><ul><li>A:通晓手语的同案人李某</li><li>B:通晓手语的王父</li><li>C:通晓手语的聋哑学校老師张某</li><li>D:通晓手语的本案证人陈某</li></ul><p>答 案:ABD</p><p>5、曾因实施()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p><ul><li>A:扰乱公共秩序</li><li>B:妨害公共安全</li><li>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li><li>D:妨害社会管理</li></ul><p>答 案:ABCD</p><p>6、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姓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姓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栽明的内容包括()。</p><ul><li>A: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li><li>B:违法事实和证据</li><li>C: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li><li>D: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岀决定的日期</li></ul><p>答 案:ABCD</p><p>7、治安案件调査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p><ul><li>A: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li><li>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li><li>C:述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li><li>D:发现证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li></ul><p>答 案:ABCD</p><p>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p><ul><li>A:鼓励</li><li>B:支持</li><li>C:引导</li><li>D:监督</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p><p>答 案:公共利益</p><p>2、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p><p>答 案:1年</p><p>3、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p><p>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br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p><p>4、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p>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5、简述逮捕的条件是什么?</p><p>答 案:(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出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p><p>6、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p><p>答 案:依法</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