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核查员》每日一练试题07月12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碳排放数量, 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sub>2</sub>e) ” 。</p><p>答 案:对</p><p>2、不确定性是指表征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偏差的参数。 因数据缺乏完整性、 代表性以及核算、 核查过程中产生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 人为误差等造成。</p><p>答 案:对</p><p>3、我公司生产没有排放气体, 所以没有温室气体的排放。</p><p>答 案:错</p><p>4、《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已颁布出台实施。</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碳排放的核算原则包括()。</p><ul><li>A:完整性、准确性、透明性</li><li>B: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性</li><li>C:准确性、透明性、公平性</li><li>D:完整性、透明性、精准性</li></ul><p>答 案:A</p><p>2、深圳企业碳核查规定的组织边界的设定方法是? ( )</p><ul><li>A: 股权比例法</li><li>B:运营控制权法</li><li>C:财务控制权法</li><li>D:以上方法均可</li></ul><p>答 案:B</p><p>3、关于碳盘查和碳核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ul><li>A:服务对象相同,都是企业</li><li>B:服务内容相同,均是从企业角度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li><li>C:实施机构不同</li><li>D:均需向主管机构备案</li></ul><p>答 案:C</p><p>4、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规范,编制该单位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载明排放量,并于每年()前报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p><ul><li>A:12月31日</li><li>B:1月31日</li><li>C:2月28日</li><li>D:3月31日</li></ul><p>答 案: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不正确的是?()</p><ul><li>A: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必须量化</li><li>B: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必须文件化</li><li>C:温室气体量化的结果必须具有可再现性</li><li>D:温室气体的量化方法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li></ul><p>答 案:AD</p><p>2、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p><ul><li>A:ISO14064-1</li><li>B:ISO14064-2</li><li>C:ISO14064-3</li><li>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li></ul><p>答 案:AD</p><p>3、目前, 化石能源发电部门的关键减排技术有</p><ul><li>A: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li><li>B:孰料烧结技术</li><li>C:超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机组技术</li><li>D:循环流化床技术</li></ul><p>答 案:ACD</p><p>4、核算边界包括()。</p><ul><li>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li><li>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li><li>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li><li>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br /></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对于缺省值和检测值,应怎样选择?</p><p>答 案:对于缺省值和检测值,应该优先使用检测值。如果没有条件或方法规范检测,就采用缺省值。但是,对于同一机构在填报建筑物运营排放等系列数据时,所有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某个数据采用检测值,就应一直采用检测值;如果采用缺省值,就应一直采用缺省值。</p><p>2、能否给出更多产品中的含碳量缺省值,从而方便碳平衡法的计算,比如兰炭,石脑油这种成分复杂的产品碳含量?</p><p>答 案:对不常见的燃料品种,最好实测元素碳含量,最不济也应实测低位发热量,然后参考发热量相近燃料品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含碳量。如兰炭的含碳量可根据实测的低位发热量及焦炭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石脑油的含碳量可根据实测的低位发热量及其它石油制品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陆上交通运输企业常见问题及解答</p><p>3、石油天然气等十四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何不涉及碳酸钠分解的排放?</p><p>答 案:国外可能有少量碱法制浆企业采用纯碱(碳酸钠)作为原料,发生碳酸盐分解反应,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欧盟的MRV指令中包括了这种排放类别。但我国的碱法制浆企业基本不采用碳酸钠作为原料,在生产工艺和原料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别,不会导致此类过程排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