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二级
>考试问答
>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07月10日
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07月10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测验只有用于与测验目标一致的目的才会有效,是指效度的()。</p><ul><li>A:连续性</li><li>B:相对性</li><li>C:有效性</li><li>D:绝对性</li></ul><p>答 案:B</p><p>2、根据上述事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ul><li>A:对员工来说,美国法律处于十分强势的地位</li><li>B:“德”、“法”并用,能够取得更好的管理实效</li><li>C:在网络时代,员工干私活的问题将无法根本解决</li><li>D:公司对员工进行监视,侵犯了员工的人格及隐私权</li></ul><p>答 案:B</p><p>解 析: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职业道德对职业关系的调整作用不仅包括说服教育,而且借助于规章、制度、法律规范等硬性要求加以调节,将其精神贯穿于绩效考核、评聘上岗之中,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使从业人员在职业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小集体与大集体、竞争与协作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运行。</p><p>3、中年人的工作满意度( )。</p><ul><li>A:达到一生中的最低谷</li><li>B: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li><li>C: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特点</li><li>D:起伏变化较大</li></ul><p>答 案:B</p><p>解 析:中年期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个方面,一是工作满意度,尽管多数中年人不再有升迁的机会,但是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却达到了一生的最高峰;二是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工作绩效一直可以保持在很高的水平。</p><p>4、在识别病因时,对于有眍体疾病的求助者,应该()。</p><ul><li>A:确定疾病与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li><li>B:体检</li><li>C:确定疾病所造成的行为异常的特征</li><li>D:转介</li></ul><p>答 案:A</p><p>解 析:识别病因是指寻找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对于来访的求助者,首先要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对于有躯体疾病的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p><p>5、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症状是( )。</p><ul><li>A:思维鸣响</li><li>B:思维云集</li><li>C:关系妄想</li><li>D:思维贫乏</li></ul><p>答 案:C</p><p>解 析:妄想是思维的内容出现了障碍"思维云集和思维贫乏属于思维形式出现的障碍。思维鸣响属于知觉障碍中的幻觉。</p><p>6、人大脑皮质中威尔尼克尔区严重受损可能会出现()。</p><ul><li>A:失写症</li><li>B:接受性失语症</li><li>C:失读症</li><li>D:表达性失语症</li></ul><p>答 案:B</p><p>7、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为态度的()。</p><ul><li>A:P-O-X模式</li><li>B:P=F(P,C)模式</li><li>C:TIRO模式</li><li>D:ABC模式</li></ul><p>答 案:D</p><p>8、在使用他评量表时,评定等级的划分通常是在3~7级之间,最常见的是()个等级。</p><ul><li>A:3</li><li>B:4</li><li>C:5</li><li>D:6</li></ul><p>答 案:C</p><p>解 析:略。</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心理咨询过程中对<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在言语方面的要求包括()。</p><ul><li>A:使用礼貌的语言</li><li>B:语速要适中、吐字要清楚</li><li>C:不可使用方言</li><li>D: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li></ul><p>答 案:ABC</p><p>解 析: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p><p>2、听觉的适宜刺激包括()。</p><ul><li>A:380~780Hz的空气振动</li><li>B:特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li><li>C:16~20000Hz的空气振动</li><li>D:特定频率范围的声波</li></ul><p>答 案:CD</p><p>解 析:声波是指16~20000Hz的空气振动,这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p><p>3、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应该进行的区分和鉴别包括()。</p><ul><li>A:求助者亲友所提供资料的可靠程度</li><li>B:求助者情绪体验在强度上是否夸张</li><li>C:倾听中能否找到心理问题的关键点</li><li>D: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必要的鉴别</li></ul><p>答 案:BD</p><p>解 析:在摄入性会谈中,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1)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人在对待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2)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p><p>4、心理咨询师“你看……这和你无关。”这段话使用的技术是()。</p><ul><li>A:内容反应</li><li>B:解释</li><li>C:内容表达</li><li>D:指导</li></ul><p>答 案:BC</p><p>5、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6、暗示按照暗示者的目的可分为()。</p><ul><li>A:暗示</li><li>B:反暗示</li><li>C:有意暗示</li><li>D:无意暗示</li></ul><p>答 案:CD</p><p>7、若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社会性因素引起,则应该重点查询求助者的( )。</p><ul><li>A:压力应对方式</li><li>B:生活事件</li><li>C:社会支持系统</li><li>D:个性特点</li></ul><p>答 案:BC</p><p>解 析:当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应当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