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核查员》每日一练试题07月10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组织的温室气体报告中必须包括量化方法的说明。</p><p>答 案:对</p><p>2、活动水平数据是指企业碳排放活动的测量值, 包括能源的消耗量、 物质的使用量和产生量等。</p><p>答 案:对</p><p>3、燃烧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各排放源活动数据的数量水平, 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数据进行 100%核查, 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 抽样比例至少为 80%, 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p><p>答 案:错</p><p>解 析: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数据进行100%核查, 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 抽样比例至少为60%, 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p><p>4、碳排放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和过程。</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报告主体的核算边界内设施范围不包括哪个?</p><ul><li>A:直接生产系统</li><li>B:辅助生产系统</li><li>C:附属生产系统</li><li>D:租赁出去的设备</li></ul><p>答 案:D</p><p>2、以下哪种类别排放系数的不确定性最高? ( )</p><ul><li>A: 量测/质能平衡系数</li><li>B:区域排放系数</li><li>C:国家排放系数</li><li>D:国际排放系数</li></ul><p>答 案:D</p><p>3、温室气体的量化以及报告必须遵循哪些原则?()</p><ul><li>A:相关性﹑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可公开性</li><li>B: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透明性</li><li>C:公正性﹑客观性﹑自愿性﹑完整性﹑透明性</li><li>D:公正性﹑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可公开性</li></ul><p>答 案:B</p><p>4、现场核查的目的是通过现场观察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设施、查阅排放设施运行和监测记录、查阅活动数据产生、记录、汇总、传 递和报告的信息流过程、评审排放因子来源以及与现场相关人员进行会谈,判断和确认重点排放单位报告期内的()。</p><ul><li>A:总的排放量</li><li>B:预计排放量</li><li>C:实际排放量</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不正确的是?()</p><ul><li>A: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必须量化</li><li>B: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必须文件化</li><li>C:温室气体量化的结果必须具有可再现性</li><li>D:温室气体的量化方法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li></ul><p>答 案:AD</p><p>2、目前, 化石能源发电部门的关键减排技术有</p><ul><li>A: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li><li>B:孰料烧结技术</li><li>C:超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机组技术</li><li>D:循环流化床技术</li></ul><p>答 案:ACD</p><p>3、核算边界包括()。</p><ul><li>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li><li>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li><li>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li><li>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br /></li></ul><p>答 案:ABCD</p><p>4、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p><ul><li>A:ISO14064-1</li><li>B:ISO14064-2</li><li>C:ISO14064-3</li><li>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li></ul><p>答 案:A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碳酸盐矿石煅烧或焙烧的分解率无法获得怎么办?</p><p>答 案:企业应尽可能根据自己使用的设备及生产监测数据,获得自身特殊的分解率数据,如实在无法获得,可取缺省值100%。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企业常见问题及解答</p><p>2、石油天然气等十四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上述问答中所谓的排放量贡献小于1%的排放源,这个1%是否是指目前报告门槛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1%?</p><p>答 案:不是,这个1%是指某个被关注的排放源占报告主体排放总量的比重是否小于1%。</p><p>3、公共建筑供热量获得渠道不清晰。</p><p>答 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6月10日发布了《关于印发《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08〕106号),推进了供热计量改革,加强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对于新建建筑,需要安装供热计量,对于既有建筑,推进供热计量改造。对于既有建筑,如果没有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工业其他行业企业常见问题及解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