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06日

聚题库
07/06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p><p>答 案:对</p><p>解 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故正确。</p><p>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芬兰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  </p><p>答 案:错</p><p>解 析:安徒生是丹麦作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这种做法,()和当今世界流行的价值观念有关,()可能和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神有关。 填入括号中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p><ul><li>A:利益 开发 既 又</li><li>B:享受 追求 不但 而且</li><li>C:享受 索取 一方面 另一方面</li><li>D:利益 进军 或者 或者</li></ul><p>答 案:C</p><p>解 析:第一空,“功利”指功名利禄,包含“利益”,“利益”有语意重复。第二空,前面已说明人们利用高科技是为了追求功利目的等等,避免用词重复,不能填“追求”,“索取”符合句意。第三句出现两个“和……有关”,可知两分句为并列关系,可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联接两分句。因此答案选C。</p><p>2、下列《咏怀古迹(其三)》中的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p><ul><li>A: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li><li>B: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li><li>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li><li>D: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i></ul><p>答 案:C</p><p>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咏怀古迹(其三)》中的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题目已经降低了难度,给出了《咏怀古迹(其三)》中四句话,要求学生判断出其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A项,“千山万壑赴荆门”中“千”应为“群”;B项,“一去紫台连溯漠”中“溯”应为“朔”;D项,“千载琵琶做胡语”中“做”应为“作”。故选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下列诗句中,怀念诸葛亮的有()  </p><ul><li>A: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li><li>B: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li><li>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li><li>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li></ul><p>答 案:ABC</p><p>解 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如下: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D选项不是怀念诸葛亮,故选ABC。</p><p>2、下列名句,书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li><li>B: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荀子《劝学》),</li><li>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娥眉巅。(李白《蜀道难》),</li><li>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li></ul><p>答 案:BC</p><p>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识记能力。B项,“致”错误,应写作“至”。C项,“娥”错误,应写作“峨”。故选B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根据下列情景,以“信心”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40个字左右) <br />高考  我  信心 <br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示例:高考是我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重大考验,我有信心通过这次考验。这信心,来源于我12年的刻苦学习,来源于各科老师的精心辅导,来源于父母强有力的支持。</p><p>解 析: </p><p>2、本文揭示了(                ) 的道理。</p><p>答 案:满招损,谦受益</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p><p>答 案:卷起千堆雪</p><p>2、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p><p>答 案:【非淡泊无以明志】</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