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政治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06日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06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断魂枪》的作者是()。</p><ul><li>A:老舍</li><li>B:巴金</li><li>C:茅盾</li><li>D:鲁迅</li></ul><p>答 案:A</p><p>解 析:《断魂枪》是老舍先生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三个拳师的故事,将个人命运的小故事和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凸显了个人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p><p>2、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p><ul><li>A:《国殇》</li><li>B:《楚辞》</li><li>C:《九歌》</li><li>D:《九章》</li></ul><p>答 案:C</p><p>解 析:A项,《国殇》是《九歌》中的一首,不是组诗。B项,《楚辞》是刘向编辑的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D项,《九章》各篇的思想内容,因并非出于一时一地,所以应当分别看待。</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鲁迅所批判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着对待外国文化怎样的态度?</p><p>答 案:(1)孱头:软弱无能的人,持不敢接受外国文化的态度。(2)昏蛋:浑蛋,混蛋,不明事理或不讲理的人,持否定一切外国文化的态度。(3)废物:一无是处的人,持接受一切外国文化的态度。</p><p>2、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p><p>答 案:“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金钏”立松、“玉肌”立减这两处都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莺莺送别时的愁苦。</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p><p>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p><p>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p><p>答 案:非常羡慕</p><p>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br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中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的必需,合作是发展的土壤,和谐的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合作的精神,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br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亲身经历的事,可以写听说的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br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合作”。文章可从合作的重要性说起,竞争与合作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主题,要正确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合作。注意可引用名人事例或者名言、俗语等作为论据,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流畅。【经典事例】<br />1.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生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中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鱼效应”。<br />2.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也是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br />3.一根筷子很轻易就被折断,一把筷子合在一起便很难被折断。<br />【名人名言】<br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br />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br />3.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br />4.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p><p>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个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br />一路往前走,男人推开了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br />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br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完美”是考生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完美情结,因而很容易展开联想进行破题。但是,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不能过于局限考生自我的生活经验,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这样文章内容才能更充实,文章格局才会更开阔。提供这样几个立意:1.不需要追求完美,人无完人,知足常乐。<br />2.追求完美的过程让人变得更优秀。<br />【经典事例】<br />有一个圆,被人劈去了一小部分,它感到很自卑。他想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为此它到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快碎片。因为自己不是完整的,所以,在寻找的时侯他滚的很缓慢。一路上,它与鲜花为伍,同昆虫们叫谈,充分的享受着生活的快乐。<br />它找到了很多碎片,却都不是自己掉小来的那块,但他并不气馁,继续寻找着……终于有一天,他如愿以偿的找到了那块碎片。并且使自己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圆。然而,他滚动的太快,以致错过了花开的季节,忽略了虫子的呢喃,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后来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毅然丢掉了那块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那快碎片。<br />【名人名言】<br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r />2.月盈则亏,水满则溢。<br />3.有许多可爱的女性,但没有完美无缺的女性。——雨果<br />4.所谓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不存在一样。——村上春树<br />5.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为什么要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p><p>答 案:①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②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p><p>2、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丧子农家寡妇的形象?
</p><p>答 案:通过对农妇神态、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了其形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