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6月25日

聚题库
06/25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p><p>答 案:错</p><p>解 析:虽然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表现为: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遵循的模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医学模式;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生活,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疾病。</p><p>2、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p><ul><li>A:110</li><li>B:115</li><li>C:120</li><li>D:125</li></ul><p>答 案:D</p><p>解 析: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p><p>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p><ul><li>A:主体性与示范性</li><li>B:连续性与广延性</li><li>C:长期性与间接性</li><li>D:复杂性与创造性</li></ul><p>答 案:D</p><p>解 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p><p>答 案:错误。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提高学生成绩只是其工作任务之一。</p><p>2、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规律之一是从他律到自律。</p><p>答 案:正确。低年级学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进行道德评价,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加,慢慢学会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p><p>答 案:加强教学质量控制</p><p>2、技能的形成是有分解模仿、()、和协调熟练三个阶段组成。</p><p>答 案:整体掌握</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阐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p><p>答 案:(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br />(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br />(5)扩大了教学规模。</p><p>2、试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运用。</p><p>答 案:(1)心理学家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这些因素又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绝望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可控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2)根据该理论,良好的归因模式可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和积极归因;另一方面可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