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6月20日

聚题库
06/20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老骥伏枥”源自曹操的诗歌《龟虽寿》。()  </p><p>答 案:对</p><p>解 析:龟虽寿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p><p>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李白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p><p>答 案:错</p><p>解 析: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象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以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li><li>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家崇尚雄峻坚实的美。</li><li>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li><li>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li></ul><p>答 案:C</p><p>解 析: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选项中所列都能算作是与“原因”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因素,其它也都是由这个原因引出来的。</p><p>2、下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br />B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br />C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br />D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br /><br /><br /><br /><br /></p><ul><li>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li><li>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li><li>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li><li>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品赏,正确的三项是()</p><ul><li>A: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自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li><li>B: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li><li>C: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li><li>D:第3自然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li><li>E: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li></ul><p>答 案:ACD</p><p>2、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p><ul><li>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li><li>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要求。</li><li>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li><li>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选项A错误,BCD正确。</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p><p>答 案: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p><p>2、翻译下列句子。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p><p>答 案:即使价值连城的拱璧也比不上。</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漾漾乱扑行人面。</p><p>答 案:春风不解禁杨花</p><p>2、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词<br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br />②沛公军()霸上。<br />③皆以()美于徐公。<br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p><p>答 案:①于②于③我④公</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