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6月15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青少年艺术治疗小组中,<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小徐和组员一起用手工材料制作了名为“我的力量来源”的作品,但在分享环节,组员因为不知道如何进行分享而陷入沉默,下列小徐的回应中,能够体现出示范引导技巧的是()。
</p><ul><li>A:“在分享环节,请大家先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然后用3分钟介绍一下作品”</li><li>B:“我看到小汪制作了一本书,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会觉得书能给你带来力量吗?”</li><li>C:“我做的是一颗发芽的种子,它冲破束缚,茁壮成长,给逆境中的我带来向上的力量”</li><li>D:“我发现大家都心灵手巧,做出了能够给自己力量的作品,哪位组员愿意分享一下”</li></ul><p>答 案:C</p><p>解 析:在沟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用自身示范的方式,诱导组员模仿,如提问的技巧以及给予回馈的方式等。依据题干,“组员不知道如何进行分享而陷入沉默”,社会工作者应该向组员示范“如何分享,分享什么”,选项C中,社会工作者向组员介绍了自己的作品,符合题意,故选C。</p><p>2、某社区计划组织治安巡逻队,准备邀请居民钱先生加入,社会工作者为此到钱先生家中访问。在谈话中,社会工作者说:“您刚才讲好几家都丢过自行车和晾晒的衣物,你们都觉得小偷太猖獗了。”这里,社会工作者接触技巧是( )</p><ul><li>A:探索感受</li><li>B:反映感受</li><li>C:分享感受</li><li>D:理解体谅</li></ul><p>答 案:B</p><p>解 析:社会工作者通常以居民的需要和问题为介入点,运用探索感受、反映感受、重述、鼓动等沟通技巧了解居民的态度和立场,鼓励居民参与。本题中所述即属于反映感受。</p><p>3、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关于保护女职工的措施,正确的是()。
</p><ul><li>A: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li><li>B:对哺乳2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li><li>C: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滞时间不计入劳动时间</li><li>D:用人单位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30分钟哺乳时间</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p><p>4、某省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举办促进青少年权益保障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制订活动计划时,由委员会领导亲自调节各方面的行动,这种协调活动属于( )。</p><ul><li>A:管理式协调</li><li>B:沟通式协调</li><li>C:工作性协调</li><li>D:程序性协调</li></ul><p>答 案:C</p><p>解 析:社会服务机构的协调活动可分为:①程序性协调,指在制订机构的活动计划时,对不同部门、人员的相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的合理搭配,使服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实现互助支持、互助配合,这种强调是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②工作性协调,指在服务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去具体地联系、调节各方面的行动,以使它们互相配合的活动。</p><p>5、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的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 )的理论假设。</p><ul><li>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li><li>B:危机介入模式</li><li>C:行为治疗模式</li><li>D:更改情绪治疗模式</li></ul><p>答 案:A</p><p>解 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包括:(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其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理论假设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个案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理解其理论假设的核心内容。</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为了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对( )作了具体的规定。</p><ul><li>A:康复机构建设</li><li>B:康复人才培养</li><li>C:康复实施方案</li><li>D:康复完成标准</li><li>E:康复总体方针</li></ul><p>答 案:ABE</p><p>解 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对康复总体方针、康复机构建设、康复活动开展、康复人才培养以及康复器械提供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p><p>2、在下列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中,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有( )。</p><ul><li>A: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工作中的重要伙伴</li><li>B:工作中应当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li><li>C:使用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li><li>D: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li><li>E:可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li></ul><p>答 案:AD</p><p>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接纳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8选项不选;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要注重个别化原则,C选项不选;除非万不得已,即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由社会工作者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E选项不选。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各项表现。</p><p>3、我国各省市的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主要特征有()。</p><ul><li>A: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li><li>B: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开展相关业务活动</li><li>C:面向社会提供无偿公益服务</li><li>D: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li><li>E:可以依法开展经营活动</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本题考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特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等。这类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及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管理,不得自主支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全额拨款单位。</p><p>4、某社区社会工作者,上门动员居民参加定期举办的邻里恳谈会,其中一位居民表示自己平时很忙,有空的时候会来。但据社会工作者的观察,这位居民有很多闲暇时间,针对该居民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做法有( )。</p><ul><li>A:向对方承诺参加活动可以得到辛苦费</li><li>B:委婉指出对方不忙的事实</li><li>C:向对方说明参加邻里恳谈会所需时间不多</li><li>D:在下次举办活动之前仍然邀请对方参加</li><li>E:分辨对方是否是找借口推辞</li></ul><p>答 案:BCD</p><p>解 析:社会工作者通常以居民的需要和问题为介入点,运用探索感受、反映感受、重述、鼓动等沟通技巧了解居民的态度和立场,鼓励居民参与。在和居民的谈话中,使居民了解到谁在跟他谈话、目的是什么、话题是什么、进行招募的活动或团体是什么、以后如何联系社会工作者或者参加活动。</p><p>5、医务社会工作者小张在为某服务对象开展服务时得知:该服务对象认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医生的诊断失误,致使其留下残疾。该服务对象私下搜集了很多“证据”,准备起诉医院及相关责任医生。此时,小张面临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难题有( )。</p><ul><li>A:是否对医院保密</li><li>B:是否立即结案</li><li>C:是否对医生保密</li><li>D:是否立即转介</li><li>E:是否支持服务对象起诉</li></ul><p>答 案:ACE</p><p>解 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难题。根据题意,小张面临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难题主要涉及保密问题和对服务对象的支持问题,具体有:(1)是否对医院保密。(2)是否对医生保密。(3)是否支持服务对象起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