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6月13日

聚题库
06/13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  </p><p>答 案:对</p><p>解 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它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p><p>2、“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正确的。()  </p><p>答 案:对</p><p>解 析: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男孩要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你会建议他用下面那句诗?()  </p><ul><li>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li><li>B: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li><li>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li><li>D: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li></ul><p>答 案:D</p><p>解 析: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用于表示失去爱情的。B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我把你送的明珠还给你了,忍不住一颗颗眼泪直往下垂,我多么恨啊!恨我们不是相逢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应该是错过了缘分,不适合表白。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应该是爱情悲剧。D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每一个夜里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适合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p><p>2、下列句子,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芬兰朋友在观看了中国少儿艺术团的访芬演出后,热情地称赞:中国儿童不仅(技高一筹),而且节目很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li><li>B:康有为曾奋笔疾书:如再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固步自封,坐失时机,则外患内忧,(间不容发)。</li><li>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水平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无异于(缘木求鱼)。</li><li>D:渴望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散发着香气、摇曳多姿的(奇花异卉),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li></ul><p>答 案:B</p><p>解 析:A应改为“技艺超群”;D项“奇花异卉”是草的总称;C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li><li>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li><li>C: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li><li>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li></ul><p>答 案:AB</p><p>解 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C项,“转轴拔弦”中的“拔”错误,应写成“拨”。D项,“仓惶”中的“惶”错误,应写成“皇”。故选AB。</p><p>2、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  </p><ul><li>A:孟子</li><li>B:老子</li><li>C:韩非子</li><li>D:荀子</li></ul><p>答 案:AD</p><p>解 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br />①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br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p><p>答 案:①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我怎么会这样呢?”②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并且多次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向他示意,可项王摆出沉默的样子,没有做出反应</p><p>2、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阳光”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br />情景一:阳光  温柔 <br />扩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情景二:阳光  晒得东西要发火 <br />扩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情景一:暖融融的阳光洒在雾海里,像一股骀荡的春风,像母亲的手臂,温柔地抚摸着这片大地,抚摸着那些正在复苏的冰冷的生灵。 情景二: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晒得东西要发火。</p><p>解 析: </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br />①郯子之徒________<br />②余是以记之________<br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br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br />⑤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br />⑥顷之,烟炎张天________</p><p>答 案:①代词“这”②代词“这些”③助词“的”④主谓之间助词⑤定语后置的标志⑥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p><p>2、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br />举酒属客</p><p>答 案:属一嘱</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