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09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若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p><p>答 案:对</p><p>2、对已满60周岁的老年人适用继续盘问,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的4小时以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候问室。</p><p>答 案:错</p><p>3、教唆犯罪的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作为,也可能是消极的不作为()</p><p>答 案:错</p><p>解 析:教唆犯罪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而不能是消极的不作为。</p><p>4、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检查妇女的身体,可以由男性法医进行。</p><p>答 案:错</p><p>5、公安机关询问违法嫌疑人,必须在公安机关进行。</p><p>答 案:错</p><p>6、法律由法律规范组成,其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p><p>答 案:对</p><p>7、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三十年。</p><p>答 案:错</p><p>8、二审改判无罪的,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作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p><p>答 案:错</p><p>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21条第4款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故本题说法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超过多长时间的,属于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p><ul><li>A:1个月</li><li>B:2个月</li><li>C:3个月</li><li>D:6个月</li></ul><p>答 案:D</p><p>2、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负责制。</p><ul><li>A:主席</li><li>B:委员会</li><li>C:集体</li><li>D:个人</li></ul><p>答 案:A</p><p>3、公安机关依法对政协委员执行拘留、逮捕前,应当向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可在执行的同时或者执行以后及时通报。</p><ul><li>A:案情重大的</li><li>B:情况紧急的</li><li>C:涉及国家秘密的</li><li>D:涉及个人隐私的</li></ul><p>答 案:B</p><p>4、 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p><ul><li>A:证人、鉴定人</li><li>B:证人</li><li>C: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li><li>D:证人、鉴定人、记录人</li></ul><p>答 案:C</p><p>解 析:《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仅仅包含四类人员: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p><p>5、依法应当以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行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p><ul><li>A:所有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li><li>B: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组织者或者发起人</li><li>C:意欲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li><li>D:围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li></ul><p>答 案:B</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5条规定:“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据此,只有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才会被予以治安处罚,B项正确。</p><p>6、 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何种保护性措施( )。</p><ul><li>A:拘留至酒醒</li><li>B:约束至酒醒</li><li>C:强制醒酒</li><li>D:强制治疗</li></ul><p>答 案:B</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第2款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成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制约束至酒醒。</p><p>7、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p><ul><li>A:不再执行</li><li>B:仍应执行</li><li>C:暂缓执行</li></ul><p>答 案:B</p><p>8、 赔偿请求人或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 )提出申诉。</p><ul><li>A:最高人民法院</li><li>B:最高人民检察院</li><li>C: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li><li>D:上一级人民检察院</li></ul><p>答 案:C</p><p>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0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故C项正确。</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是( )。</p><ul><li>A: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li><li>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li><li>C: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li><li>D:犯罪必须是出自故意</li><li>E: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个别出于过失</li></ul><p>答 案:ABCE</p><p>解 析: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组成。因此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也应该符合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如故意杀人罪;少数是特殊主体,如刑讯逼供罪,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如强奸罪;个别出于过失,如过失致人死亡罪。</p><p>2、以下案件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有()。</p><ul><li>A:敲诈勒索</li><li>B:侵犯隐私</li><li>C:故意损毁财物</li><li>D:诽谤</li></ul><p>答 案:BCD</p><p>3、行为人将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进行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或者用其抵债等行为,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当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属于“明知”?()</p><ul><li>A:没有合法有效的来历凭证</li><li>B:发动机号有明显更改痕迹.没有合法证明的</li><li>C:车辆识别代号有明显更改痕迹,没有合法证明的</li><li>D:车锁有明显撬痕迹的</li></ul><p>答 案:ABC</p><p>4、公民王某在一次抓捕逃犯行动中给予民警协助和支持,王某也因此受伤住院。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王某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保护</li><li>B:王某可以破格加人人民警察</li><li>C:对王某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li><li>D:对王某造成的损失,应当进行赔偿</li></ul><p>答 案:AC</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4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公民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对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公民和组织因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者补偿。”据此,A项和C项正确;B项中对于加入人民警察有专门的资质要求,王某不能因此破格加入;D项对王某造成的损失,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抚恤或者补偿,而非“赔偿”。</p><p>5、对违法嫌疑人醉酒状态的约束不得使用:()。</p><ul><li>A:手铐</li><li>B:脚镣</li><li>C:警棍</li><li>D:约束带</li></ul><p>答 案:ABC</p><p>6、应当回避的法定理由包括()。</p><ul><li>A:本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li><li>B:本人与当事人是邻居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li><li>C: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li><li>D:本人与当事人是同学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li></ul><p>答 案:ABCD</p><p>7、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以下说法的有()</p><ul><li>A: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通知被处罚人家属</li><li>B:应当及时将执行场所通知被姓罚人家属</li><li>C: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中注明</li><li>D:无法联系家属的,行政拘留处罚暂不执行</li></ul><p>答 案:ABC</p><p>8、被处罚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公安机关决定采取拍卖査封、扣押财物抵缴罚款这一强制执行措施的,必须符合的条件有?()。</p><ul><li>A:公安机关实施査封、扣押必须有法律依据</li><li>B:被査封、扣押的财物,必须是被处罚人的合法财产</li><li>C:被处罚人未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li><li>D:拍卖査封、扣押财物必须符合《拍卖法》的有关规定</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p><p>答 案:1年</p><p>2、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p><p>答 案:行政处分</p><p>3、领导安排你和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你有一个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后果是同事的工作量会增加,这时,你怎么办?</p><p>答 案:(1)表态:我处理这件事的原则是工作第一,以人民和集体事业为重,同时尽量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br />(2)既然自己的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就要积极争取实施。首先我会和同事真诚的沟通,并详细的说明,在工作中增加的工作量,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同事共同完成,尽量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取得同事谅解。如果实在负担太重,我会和同事一起汇报领导,看能否增派人手。<br />(3)和同事达成一致后,一起向领导书面汇报,得到领导批准,并实施。工作完成后认真总结并汇报领导。</p><p>4、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p><p>答 案:(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p><p>5、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p><p>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6、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p><p>答 案: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