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6月08日

聚题库
06/08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p><ul><li>A:遥岑远目</li><li>B:献愁供恨</li><li>C:玉簪螺髻</li><li>D:求田问舍</li></ul><p>答 案:C</p><p>解 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和“求田问舍”都出自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思是说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那远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引起了“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这里“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远山比喻为美人的“玉簪螺髻”。“求田问舍”中“舍”指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用来说明没有远大的志向。</p><p>2、“垂钓碧溪”、“襟袖红泪”、“乘舟梦日”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时()。</p><ul><li>A:桓温、伊尹、薛灵芸</li><li>B:吕尚、薛灵芸、伊尹</li><li>C:薛灵云、桓温、吕尚</li><li>D:伊尹、吕尚、桓温</li></ul><p>答 案:B</p><p>解 析:“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均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分别暗用了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和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的典故。“襟袖红泪”指薛灵芸的故事。《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乡愁具有怎样的特点?</p><p>答 案:在诗中,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这四个具体的意象,可见愁思之深重。四节诗层层深入,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p><p>2、作者以纲和目的关系作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中还运用了哪两个比喻?</p><p>答 案:作者以纲和目的关系作比喻说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为了阐明这个观点,文中还运用了“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和“有如照相投影的焦点”两个比喻。</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p><p>答 案:女神</p><p>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p><p>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br />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文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抓住“规则”二字展开。题目要求以议论为主,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文章可以不是标准的议论文,这对考生来说难度相对降低,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注意观点要明确,有理有据,语言要流畅。【经典事例】<br />1.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大的规则用法律法条来限定,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br />2.(反例)“中国式过马路”<br />3.世界是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也应遵守国际规则。(可引用当前国际热点事件进行论述)<br />4.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当这名学生找到校长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令人吃惊的是,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后,又把他开除出校。<br />【名人名言】<br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r />2.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br />3.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的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br />4.散文家张丽钧说过,“如果世界上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肯定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p><p>2、题目:我与环境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br />(2)不少于800字;<br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与“环境”是一种依存关系,“我”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环境”既可以指自然环境,也可以指社会环境。写作时,可以就“我”与“环境”两者的关系,“我”对“环境”的行为与责任,以及“我”与“环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展开。【经典事例】<br />1.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br />2.英国政界最有权威的女性康多莉扎·赖斯,从小学习钢琴,非常刻苦,梦想当一个钢琴家,但苦练的结果让她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所以,她改变自己,转攻政治领域,最终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br />3.近年来,引发众多关注的“雾霾”。<br />【名人名言】<br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br />2.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的环境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是不可缺少的。<br />3.欣赏你目前的环境,爱你目前的生活。在无意义之中去找意义,在枯燥之中去找趣味。——罗曼·罗兰<br />4.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按段落序号用“||”标出。</p><p>答 案:①||②③</p><p>2、文章按什么顺序对雷雨前的情景进行了描写?  </p><p>答 案:时间顺序。  </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