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08日

聚题库
06/0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所谓教育,主要是指法制教育,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懂法、守法,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拒绝教育。()</p><p>答 案:对</p><p>解 析:所谓教育,主要是指法制教育,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懂法、守法,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拒绝教育。处罚也是一种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处罚促使违法者幡然醒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所以要寓教育于处罚的全过程。</p><p>2、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12小时内进行讯问。()</p><p>答 案:错</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p><p>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p><p>答 案:对</p><p>解 析:强调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中的,说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有强调这种移入人头脑的东西还要经过改造,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故此观点是辩证的。故本题表述正确。</p><p>4、公安赔偿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p><p>答 案:错</p><p>解 析:公安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p><p>5、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实现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力和自治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管理。</p><p>答 案:对</p><p>解 析:从重塑国家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的角度,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实现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力和自治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管理。故本题说法正确。</p><p>6、警械、武器使用权是指公安机关依法享有使用警械、武器实施管理、守卫、保护、制服和杀死的权力。( )</p><p>答 案:错</p><p>解 析:应为“杀伤”,而不是“杀死”</p><p>7、公安机关的权力是一种国家权力,反映国家意志。()</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机关的权力具有法定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专属性、单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公安机关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p><p>8、正规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把加强教育训练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p><p>答 案:对</p><p>解 析:正规化建设的目标有4个,其中1个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这就要求必须把加强教育训练作为提高公安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公安机关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实现的。</p><ul><li>A:公安领导工作</li><li>B:公安专业工作</li><li>C:公安政治工作</li><li>D:公安法制工作</li></ul><p>答 案:B</p><p>解 析:公安机关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公安专业工作实现的。</p><p>2、()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每个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p><ul><li>A:保卫国家安全</li><li>B:维护社会治安</li><li>C:同刑事犯罪作斗争</li><li>D:同违法犯罪作斗争</li></ul><p>答 案:C</p><p>解 析:<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309/20650ab96828fc4.png" /></p><p>3、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实行( )。</p><ul><li>A:队建制</li><li>B:处室建制</li><li>C:队所建制</li><li>D:派出机构建制</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2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督察机构为执法勤务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实行队建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p><p>4、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的是</p><ul><li>A:暴力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li><li>B:聚众赌博</li><li>C: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li><li>D:拐卖妇女、儿童</li></ul><p>答 案:C</p><p>5、我国警衔等级的设置是()。</p><ul><li>A:四等十三级</li><li>B:四等十一级</li><li>C:五等十一级</li><li>D:五等十三级</li></ul><p>答 案:D</p><p>解 析:我国人民警察的警衔设五等十三级:(1)总警监、副总警监;(2)警监(一级、二级、三级);(3)警督(一级、二级、三级);(4)警司(一级、二级、三级);(5)警员(一级、二级)。</p><p>6、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p><ul><li>A:社会性</li><li>B:人民性</li><li>C:约束性</li><li>D:公正性</li></ul><p>答 案:B</p><p>解 析:阶级性、人民性和表率性,是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p><p>7、()是保证录用人民警察素质的第一道程序。</p><ul><li>A:发布考试公告</li><li>B:进行资格审查</li><li>C:考试</li><li>D:考核</li></ul><p>答 案:B</p><p>解 析:发布招考公告是录用人民警察的第一道程序,但是资格审查是保证录用人民警察素质的第一道程序,主要是审查报考者是否具备职位报考的基本条件,符合条件者才能参加笔试。</p><p>8、下列犯罪中,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是:</p><ul><li>A:妨害传染病防治罪</li><li>B:放火罪</li><li>C:滥用职权罪</li><li>D:遗弃罪</li></ul><p>答 案:D</p><p>解 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放火罪和滥用职权罪均可以以作为方式实施犯罪。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遗弃罪属于不作为犯罪,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犯罪。故本题选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对抗组织审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p><ul><li>A: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li><li>B: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li><li>C:包底同案人员的</li><li>D: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li></ul><p>答 案:ABCD</p><p>2、 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主要包括( )。</p><ul><li>A:公安机关要有力地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li><li>B:公安机关要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li><li>C: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li><li>D:公安机关要同时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那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不是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p><p>3、世界各国警察,由于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了哪两种警政管理体制?()</p><ul><li>A:地方自治制</li><li>B:复合管理体制</li><li>C:中央集权制</li><li>D:地方分权制</li></ul><p>答 案:AC</p><p>解 析:1.以英国为代表的警察受地方政府领导,中央政府只起监督作用的地方自治制;2.以法国为代表的警察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中央集权制。</p><p>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p><ul><li>A:非法拘禁</li><li>B: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li><li>C:违法拘留</li><li>D:因公民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据此,ABC项应入选。即使不看法条,从选项入手也不难判断。C项的“违法”,B项“暴力行为”,A项“非法”都透露出并非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行为,故都能获得国家赔偿。D项属于公民自己的行为,和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无因果关系。</p><p>5、 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强制的权力。下列属于刑事强制权的有( )。</p><ul><li>A: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li><li>B: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li><li>C: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li><li>D: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逮捕</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刑事强制权包括有权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此处的“逮捕”是指提请逮捕和执行速捕,而是否批准逮捕的权力在检察机关。</p><p>6、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途径实现。</p><ul><li>A:对公安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li><li>B: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申诉和意见</li><li>C: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li><li>D: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根据教材的论述,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实现,简单概括有: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二是预算决算;三是改变撤销;四是听取报告;五是提出议案;六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社会监督申诉。据此,对照ABCD项,均符合题意。</p><p>7、工作对象的隐蔽性和公开性,决定了公安工作的隐蔽性和公开性,因为()。</p><ul><li>A: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li><li>B: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有的是隐蔽的,有的是公开进行的,因此公安机关就要有针对性地将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结合起来</li><li>C:公安机关除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之外,还负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工作,许多管理工作不仅不能秘密进行,还要广泛宣传,实行警务公开</li><li>D: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除了做好秘密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开工作</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本题A项属于迷惑项,审题不仔细极容易误选失分!我们分析下题干,“工作对象的……决定了……因为……”可见,本题属于要选择原因,解释为何是这个决定了那个。从选项来看,A项明显不属于原因,不能入选。</p><p>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当场处置,主要有()。</p><ul><li>A: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li><li>B: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li><li>C:对违反规定使用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警用车辆、警用标志</li><li>D: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1条规定:“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当场处置:(一)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二)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三)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应当怎么处理?</p><p>答 案: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p><p>2、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贯彻方针是什么?</p><p>答 案:从严治警、依法治警。</p><p>3、根据有关规定,人民警察有哪些情形,应当予以辞退?</p><p>答 案: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不遵守人民警察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p><p>4、国家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p><p>答 案:30日内。</p><p>5、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者在执行任务时不服从指挥的,给予什么处分?</p><p>答 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p><p>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谁负责?</p><p>答 案: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