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06月02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我国选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因子分可以归为()。</p><ul><li>A:2类</li><li>B:3类</li><li>C:4类</li><li>D:5类</li></ul><p>答 案:D</p><p>解 析: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编制,是一个临床专业人员使用的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他评量表,在精神科被广泛使用。BPRS一般归纳为5类因子:①焦虑忧郁,包括1、2、5、9等4项;②缺乏活力,包括3、13、16、18等4项;③思维障碍,包括4、8、12、15等4项;④激活性,由6、7、17三项组成;⑤敌对猜疑,由10、11、14等三项组成。</p><p>2、顺利、有效地完成特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 )。</p><ul><li>A:智力</li><li>B:技能</li><li>C:能力</li><li>D:知识</li></ul><p>答 案:C</p><p>解 析:顺利、有效地完成特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能力。</p><p>3、由于老年期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者。</p><ul><li>A:不同步</li><li>B:同步</li><li>C:成比例</li><li>D:成反比</li></ul><p>答 案:A</p><p>解 析:略。</p><p>4、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原则是由( )提出的。</p><ul><li>A:李心天</li><li>B:许又新</li><li>C:郭念锋</li><li>D:陈仲庚</li></ul><p>答 案:A</p><p>解 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化区分原则由李心天于1991年提出:①医学标准,② 统计学标准,③内省经验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jin</p><p>5、“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下列说法中,与韦尔奇上述言论意思相符的是()。</p><ul><li>A:敬业精神高于企业发展战略</li><li>B:想方设法使员工敬业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目的</li><li>C:只要员工具备敬业精神,企业必会无往而不胜</li><li>D:员工的敬业精神是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保障</li></ul><p>答 案:D</p><p>解 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公司几乎所有的价值都是由每个员工提供给顾客,没有敬业的员工,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员工敬业对企业竞争取胜很重要。敬业的重要性体现在:①敬业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②敬业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③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p><p>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ul><li>A:依赖是求助者寻求现实的帮助</li><li>B:移情是求助者弥补过去的情感</li><li>C:移情是求助者寻求心理依靠</li><li>D:依赖是一种信任,移情是一种发感</li></ul><p>答 案:C</p><p>7、“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这是心理归因的()。</p><ul><li>A:充足理由原则</li><li>B:不变性原则</li><li>C:协变原则</li><li>D:折扣原则</li></ul><p>答 案:B</p><p>解 析:不变性原则指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而该原因又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p><p>8、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p><ul><li>A:利益</li><li>B:社会视角</li><li>C:态度</li><li>D:控制点</li></ul><p>答 案:B</p><p>解 析: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多方面:1)社会视角,即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即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时,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即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立的方向倾斜,比如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如努力程度、能力等)。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这种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动机性归困偏差。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有所差异;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情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黄某前精神症状包括()。</p><ul><li>A:错觉</li><li>B:思维奔逸</li><li>C:幻觉</li><li>D:关系妄想</li></ul><p>答 案:BCD</p><p>2、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p><ul><li>A: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li><li>B: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li><li>C: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li><li>D:逻辑思维开始萌芽</li></ul><p>答 案:AD</p><p>3、黏液质的特点包括()。</p><ul><li>A:反应速度慢</li><li>B:内向</li><li>C:注意力容易集中</li><li>D:多疑多虑</li></ul><p>答 案:ABC</p><p>4、构筑健全的性心理,实现和谐的性生活,它必然涉及()。</p><ul><li>A:强烈的性动机</li><li>B:科学的性知识</li><li>C:健全的性生理</li><li>D:高尚的性道德</li></ul><p>答 案:BCD</p><p>5、神经衰弱的精神易兴奋可表现为( )。</p><ul><li>A:情感高涨</li><li>B:联想增多</li><li>C:感觉过敏</li><li>D:运动增多</li></ul><p>答 案:BC</p><p>解 析: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这是一种主观体验,病人感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因此不同于轻躁狂的心情高涨和精神运动型 兴奋。精神易兴奋的另一种表现是感觉过敏。</p><p>6、米勒认为,人格适应方面存在着的冲突有()。</p><ul><li>A:双趋冲突</li><li>B:双避冲突</li><li>C:趋避冲突</li><li>D:双重趋避冲突</li><li>E:正反冲突</li></ul><p>答 案:ABCD</p><p>7、以下说法错误的包括()。</p><ul><li>A:心理诊断应该贯穿于心璐询的全过程</li><li>B:心理诊断应以群体平均特征为主要目标</li><li>C:<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在做出初步诊断前不需要进行讨论和会诊</li><li>D:摄人性会谈的会谈计划不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li></ul><p>答 案:BCD</p><p>解 析:A项,心理诊断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过程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心理诊断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B项,心理诊断需要通过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并非是以群体特征为主要目标;C项,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D项,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形成,故摄入性会谈的会谈计划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