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6月02日

聚题库
06/02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p><p>答 案:错</p><p>解 析:虽然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表现为: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遵循的模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医学模式;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生活,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疾病。</p><p>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思想,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完全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讲授法只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注入式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都可以在讲授法中体现。</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p><ul><li>A:常态分布</li><li>B:偏态分布</li><li>C:正偏态分布</li><li>D:负偏态分布</li></ul><p>答 案:A</p><p>解 析: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人在智力方面的个别差异是十分显著的。西方各国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p><p>2、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p><ul><li>A:客观事物与动机的关系</li><li>B:客观事物与兴趣的关系</li><li>C:客观事物与爱好的关系</li><li>D:客观事物与需要的关系</li></ul><p>答 案:D</p><p>解 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p><p>答 案:正确。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教育的主体。</p><p>2、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p><p>答 案:正确。由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教育。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如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p><p>答 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p><p>2、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教育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三方面,即()、教育对象、教育资料。</p><p>答 案:教育者</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p>答 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br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p><p>解 析:(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p><p>2、试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运用。</p><p>答 案:(1)心理学家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这些因素又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绝望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可控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2)根据该理论,良好的归因模式可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和积极归因;另一方面可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