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06月01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学生上完第一节课后,不受这节课饶有兴趣的内容的影响,自觉做好上第二节课的准备。这是()。</p><ul><li>A:注意的分散</li><li>B:注意的起伏</li><li>C:注意的分配</li><li>D:注意的转移</li></ul><p>答 案:D</p><p>解 析:个体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的另一个对象上去是注意转移的过程。</p><p>2、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动力来自三种基本需要,下列不属于这三种需要的是()</p><ul><li>A:精神需要</li><li>B:生物需要</li><li>C:社会需要</li><li>D:情感需要</li></ul><p>答 案:D</p><p>3、按照F.海德的平衡理论,在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 )。</p><ul><li>A:P.X关系</li><li>B:X.O关系</li><li>C:X.P关系</li><li>D:P-0关系</li></ul><p>答 案:D</p><p>4、自杀作为心理障碍的最极端的后果,最常出现在以下哪一种的神经症中( )</p><ul><li>A:厌食症</li><li>B:强迫症</li><li>C:抑郁症</li><li>D:贪食症</li></ul><p>答 案:C</p><p>5、他评量表最常用的评定等级是()。</p><ul><li>A:3级</li><li>B:5级</li><li>C:7级</li><li>D:11级</li></ul><p>答 案:B</p><p>解 析:临床上常用的几个他评量表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和倍克一拉范森躁狂量表。在使用他评量表时,评定等级的划分通常在3—7之间,最常见的是5个等级。</p><p>6、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p><ul><li>A:表象</li><li>B:想象</li><li>C:形象思维</li><li>D:再造想象</li></ul><p>答 案:A</p><p>7、“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是指()。</p><ul><li>A:确定“心理不健康”的症状效度</li><li>B:确定“心理不健康”真实存在的尺度</li><li>C:确定“心理不健康”的结构效度</li><li>D:心理不健康的研究对象</li></ul><p>答 案:B</p><p>解 析: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以这一标尺,断定被区分出的各种“心理不健康状态”确实在现实中独立存在着。</p><p>8、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p><ul><li>A:熟悉</li><li>B:相似</li><li>C:邻近</li><li>D:外貌</li></ul><p>答 案:A</p><p>解 析: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且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的频率交往,人们彼此喜欢程度较高。</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在对MMPI各因子分解释时,轻度异常的得分范围是T分在( )。</p><ul><li>A:40~60分之间</li><li>B:30~40分之间</li><li>C:60~70分之间</li><li>D:30分以下或70分以上</li></ul><p>答 案:BC</p><p>2、在MMPI测试中,A因子得分高的受测者可能是()。</p><ul><li>A:部分正常人</li><li>B:重性精神病人</li><li>C:神经病患者</li><li>D:病态人格患者</li></ul><p>答 案:ABD</p><p>解 析:略。</p><p>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ul><li>A: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的成就动机越高</li><li>B:目标价值较小,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也小</li><li>C:个体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li><li>D:文化水平越高,成就动机越强</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目标的吸引力,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大,成就动机越高;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越多,其成就动机就越强。</p><p>4、帕瑞认为青年期思维发展的阶段包括()。</p><ul><li>A:二元论阶段</li><li>B:相对性阶段</li><li>C:逻辑性阶段</li><li>D:约定性阶段</li></ul><p>答 案:ABD</p><p>5、归因的影响因素包括()。</p><ul><li>A:社会视角</li><li>B:时间因素</li><li>C:自尊水平</li><li>D:空间位置</li></ul><p>答 案:ABD</p><p>解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归因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归因的因素共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进行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所以,对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选项C的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与归因没有关系。</p><p>6、求助者中心疗法中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包括()。</p><ul><li>A:关注</li><li>B:移情</li><li>C:沉默</li><li>D:热情</li></ul><p>答 案:BCD</p><p>7、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是由于他人在场容易导致个体()。</p><ul><li>A:去个性化</li><li>B:责任意识增加</li><li>C:责任分散</li><li>D:被评价焦虑升髙</li></ul><p>答 案:A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