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25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是()。</p><ul><li>A:“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li><li>B:“明道”、“致用”、“事信”、“言文”</li><li>C:“惟陈言之务去”</li><li>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即“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B项,属欧阳修的文学主张;C项,属韩愈的文学主张;D项属白居易的主张。</p><p>2、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散文作品的是()。</p><ul><li>A:《白杨礼赞》</li><li>B:《故都的秋》</li><li>C:《风景谈》</li><li>D:《香市》</li></ul><p>答 案:B</p><p>解 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著名散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故都的“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这段文字中所引用的淮南子的话属于什么性质的论据?</p><p>答 案:这段文字中所引用的淮南子的话属于理论论据。淮南子是伟大名人,以他的话为理论依据使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p><p>2、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p><p>答 案: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林豪杰、今日的悲剧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p><p>答 案:非常羡慕</p><p>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br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p><p>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p><p>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悠悠岁月中,茫茫人海里,有多少人、多少事,常常会令我们或怦然心动,或沉思良久。<br />请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不该忘记的,例如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为祖国的解放和安宁作出巨大牺牲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朋友,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美好的品德,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我们不该忘记;作文时,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其展开,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楚。【经典事例】<br />1.牢记南京大屠杀,忘记五千年辉煌历史。<br />2.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br />【名言名句】<br />1.忘记应该忘记的,以破除牢笼;铭记应该铭记的,以洞悉前路。<br />2.跪着的德国人远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p><p>2、题目:小议“嗟来之食”是否可吃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br />(2)不少于800字。<br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嗟来之食”即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多指侮辱性的施舍。不吃“嗟来之食”看重做人应有骨气有志气,强调人的尊严和精神气节。吃“嗟来之食”代表了忍辱负重,有点不拘小节。作文立意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题目要求写成议论文,注意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谨。【经典事例】<br />1.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br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br />3.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br />【名人名言】<br />1.大丈夫能屈能伸。<br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r />3.士可杀,不可辱。——《礼记·儒行》<br />4.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是要痛的。——毛泽东<br />5.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小诗”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p><p>答 案:①是新诗的一种独特文体。②适宜描写单纯意念,记录刹那印象,发泄简单感情。</p><p>2、请分析文中地主太太的形象。
</p><p>答 案:地主太太有一定的同情心,在农妇丧子后特意去探问,但巨大的身份地位差异让她无法体会农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悲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