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5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①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③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p><p>2、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p><ul><li>A:不均衡性</li><li>B:顺序性和阶段性</li><li>C:个别差异性</li><li>D:稳定性和可变性</li></ul><p>答 案:A</p><p>解 析: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p><p>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在()</p><ul><li>A:1949年</li><li>B:1950年</li><li>C:1951年</li><li>D:1952年</li></ul><p>答 案:C</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使教育适应新的需要,政务院于1951年10月1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我国学制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好像运动一样,这是诱动知觉。</p><p>答 案:正确。这是诱动知觉。即指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像运动的知觉。</p><p>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p><p>答 案:正确。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一般分为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小学的培养目标、初中的培养目标、高中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p>答 案:教育目的</p><p>2、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p><p>答 案:义务教育</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p><p>答 案: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p><p>2、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p><p>答 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r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br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br />(5)运用多重信息的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br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