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政治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14日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5月14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p><p>答 案:错</p><p>解 析:该命题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1)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2)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只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p><p>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表明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的。</p><p>答 案:错</p><p>解 析:(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其根本特点。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社会规律也具有规律的一般特点。(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只是说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不同,并不否认其客观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的活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社会规律。</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进行,最终成为冠军的是()。</p><ul><li>A:荷兰队</li><li>B:阿根廷队</li><li>C:德国队</li><li>D:西班牙队</li></ul><p>答 案:D</p><p>解 析:2010年南非世界杯荷兰与西班牙冠军争取赛,最终以西班牙中场球员安德烈斯·伊涅斯塔在加时赛时攻入一球,以1∶0战胜荷兰队夺得冠军,这也是西班牙球队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p><p>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p><ul><li>A:从知觉到表象</li><li>B:从判断到推理</li><li>C:从认识到实践</li><li>D:从实践到认识</li></ul><p>答 案:C</p><p>解 析: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其中包含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p><ul><li>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li><li>B:意识形态</li><li>C:地理环境</li><li>D:人口因素</li></ul><p>答 案:ACD</p><p>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p>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p><ul><li>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li><li>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li><li>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li><li>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li></ul><p>答 案:AC</p><p>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简述人的价值。</p><p>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r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br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p><p>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p><p>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r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br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br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br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br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p><p>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br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试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在个人成长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p><p>答 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r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br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个人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个人成长的过程也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一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人成长中的质变。但这一质变的发生是以量变的积累为基础的,需要个人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苦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