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5月0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条据是人们在钱物交往中写给对方的一种凭证。()</p><p>答 案:对</p><p>2、在信封的书写格式当中,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应写在信封的正中间。()</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p><ul><li>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li><li>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li><li>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li><li>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li></ul><p>答 案:C</p><p>解 析:C是定语后置。A、D均为判断句,B为状语后置,故选C。知识扩展: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固定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p><p>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通感修辞格的一句是() </p><ul><li>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li><li>B:鸟抛软语丸丸落。</li><li>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li><li>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li></ul><p>答 案:C</p><p>解 析: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C中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不是通感。</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品赏,正确的三项是()</p><ul><li>A: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自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li><li>B: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li><li>C: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li><li>D:第3自然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li><li>E: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li></ul><p>答 案:ACD</p><p>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li><li>B: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li><li>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li><li>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li></ul><p>答 案:CD</p><p>解 析: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A项,“繁双鬓”,改为“繁霜鬓”。B项,“其黄而殒”改为“其黄而陨”。故选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p><p>答 案:“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p><p>2、【文段二】重点突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p><p>答 案:突出了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br />(因)之以饥馑</p><p>答 案:继续</p><p>2、竹喧归浣女,()。</p><p>答 案:莲动下渔舟</p>